在過去一段時間以來,智能製造、「工業4.0」的概念逐漸深入人心,大家對生產智能化、信息化軟體的熱情明顯高於以往,同時政府也出台了多個相應的政策鼓勵、引導製造企業進行轉型,無論是「中國製造2025」還是「兩化深度融合」,對於製造行業而言都有著巨大的指導促進作用,而作為能使其落地的信息化解決方案提供商,易往信息深感肩上的重任。
對於當前的經濟形勢和製造業行業現狀而言,製造業「大約」在冬季。據了解,目前我國的製造業處於一個轉型的陣痛期,最為突出的矛盾就是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個性化需求和高品質產品與落後的生產模式以及低端、同質化產品的矛盾。這個問題在傳統行業尤其明顯,汽車、鋼鐵、礦產……這些都是產能嚴重過剩的行業,而我國不同行業的發展水平嚴重失衡,部分行業仍停留在「工業2.0」階段,在國外強勢品牌面前實在沒有競爭優勢可言。也正因如此易往信息對於自動化和信息化行業在2016年的發展前景有著較好的預期,自動化程度較高的企業應該考慮如何進行信息化改造,用信息軟體使生產「智能」起來,而那些還沒達到自動化生產的企業對自動化設備的需求也會十分旺盛,畢竟面臨著如此巨大的競爭和成本壓力,若不銳志求變將被時代所拋棄,國家的相關政策支持力度也很大,對於易往來說,這個冬天不太冷!
追逐利益是企業的天性,實現效益最大化是每一家企業想要成功的必修課,簡單來說歸結為兩點:開源和節流。採用更為先進的技術,使生產效率得到提升,生產出更為高品質、個性化、受歡迎的產品,從而實現更好的收益,此為「開源」;以機械代替人工,提高生產效率,削減人力成本,降低員工受傷、設備運轉出錯、產品不合格率所帶來的額外風險,此為「節流」。人力成本越來越高,這是客觀事實,我們無能為力,但我們仍需看到人才的受教育水平和能力也在顯著改善,這與智能時代的到來完美匹配。在「工業4.0」時代,社會的大分工會更加精細,製造業的基因也會被重塑,這對製造業從業者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們需要大量的具備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這與現在的高等教育培養的方向完全一致。
2012-2016年中國製造執行系統(MES)行業投資策略及深度研究諮詢報告顯示,當今時代人與機械的關係已經出現了轉變,我們從設備的操作者變成了設備的控制者,我們從生產這個戰場的「士兵」變成了「統帥」,我們從更高的維度去掌控設備,操控機械去完成原本需要人去完成的艱難工作,這是易往信息一直從事的事業,也是我們能為製造企業所做的貢獻!全球網際網路大會在烏鎮圓滿落幕,「網際網路 」的概念深入人心,製造業也需要和網際網路加到一起,設備和人更需要被加到一起。我們需要設備與人的互聯,而互聯的媒介就是MES,就是信息物理系統CPS;我們需要數據與數據的對比分析,而分析的工具就是APS;我們需要需求與庫存的匹配,而匹配的方式就是WMS;我們需要將供應與需求聯繫起來,聯繫的渠道就是SCM……我們要用信息和數據將人制定的生產規劃和具體的設備運作連結到一起,從而實現人與機器之間的友好協調,而易往信息的解決方案專精此道。
既要以質取勝,亦要以智取勝,以「智」謀「質」是易往給生產企業帶來的價值。
更多智能製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智能製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