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是我國北方地區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很多程度上影響著我國的農業發展水平,玉米種衣劑作為玉米種植期間的第一個用到的農藥產品,一直備受農資人士關注,玉米作為目前包衣率最高的作物,種衣劑市場情況又是怎樣呢?
玉米作為我國的一大作物,種植面積達到5.7億畝,年用種量在11.5億公斤左右。雖然玉米價格在2015年一路下調,國家也做出宏觀調控在「鐮刀彎」地區玉米面積調減5000萬畝以上(「鐮刀彎」地區:玉米播種區包括東北冷涼區、北方農牧交錯區、西北風沙乾旱區、太行山沿線區及西南石漠化區,在地形版圖中呈現由東北向華北—西南—西北鐮刀彎狀分布,所以稱為鐮刀彎)。即便這樣也難撼玉米第一大作物的地位。中國玉米主要包括東北春玉米,黃淮海夏玉米,西北春玉米和西南春玉米區。
玉米是目前商品種中包衣率最高的作物,種子主要由制種企業包衣。是國產低端種衣劑(福美雙、多菌靈和丁硫克百威)的主要市場。丁硫克百威對玉米芽率存在潛在的風險,尤其包衣後的庫存種子,芽率降低非常快。而且在加工中丁硫克百威粉塵大、氣味刺激易造成加工人員中毒,這也導致部分種業不使用殺蟲劑。多菌靈、福美雙雖然屬於內吸性殺菌劑但其內吸性較差,面對日益複雜嚴重的病蟲害其實效果甚微。但此類種衣劑成本低廉,被部分小種子公司以及一些低端玉米品種使用。正因如此,傳統渠道抓住此特點給農戶宣導二次包衣,尤其在玉米粗縮病發病比較嚴重的區域還得到了部分農戶的認可。
好景不長,當國產種衣劑公司還停留在第一代的時候,外企陸續推出了以三唑類為代表的第二代種衣劑,比如先正達的銳勝、滿適金,拜耳的高巧,愛利思達的頂苗新、衛福等。這些新配方的陸續推出,不僅效果突出,而且包衣後外觀漂亮,使得玉米種子的商品性大大提高。這也促使目前國內一線的玉米制種企業基本採用外企種衣劑產品,雖然國內企業逐漸也登記高端的種衣劑產品,但其在技術方面的差距,也難以與外企抗衡,而且距離將會越來越大。玉米價格持續走低,國家對播種面積的宏觀調控,未來玉米制種市場競爭進一步加劇。種業的優勝劣汰將進一步壓縮國內企業的生存空間。更多相關行業發展分析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玉米種衣劑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
更多玉米種衣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玉米種衣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