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教育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中國基礎教育市場報告:教育普及程度顯著提高

2016年中國基礎教育市場報告:教育普及程度顯著提高

2016-12-01 16:36:36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一塊潔淨的心田,一種平和的心境,一個遠大的目標,這是基礎教育給學生們最寶貴的禮物。學生在學校里學什麼決定著將來他們可能從事什麼。學習長大的時候應該做什麼,用行為和實驗來教導,用榜樣和工作來陶鑄,使學問成為心靈的生動本質而不再是儲藏在心裡的惰性知識,使學以致用成為他們內在的秉性,這是整個學校教育的責任與追求。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6年中國基礎教育市場報告

基礎教育

  教育普及程度顯著提高

  學前:入園人數從2004年開始持續增長,增長幅度最高的是2010年,達到9.92%,隨後增幅逐年下降。2015年入園兒童2008.85萬人,比上年增加21.07萬人,只增長了1.06%。自2002年起,幼兒園數量開始持續增加,2015年全國共有幼兒園22.37萬所,13年間增幅達100%。

  小學:2015年小學招生人數為1729.04萬人,比上年增加70.62萬人。自2004年以來,每年小學招生人數基本維持在1700萬人左右,幾乎沒有變化。但是2015年比上年顯著增加70萬人,同時在校生數量也止跌回升。這個變化表明,此輪人口低谷基本探底,將進入緩慢回升階段,只是不太可能再回到20年前的小學入學高峰。

  初中:伴隨小學招生人數的減少、在校小學生總量逐步下降,初中招生人數從2001年起也開始下降,已經從最高峰時每年招生2263萬人下降至2015年的1411萬人,降幅達37.6%。與初中招生數量持續下降形成鮮明對比的是,2001年以後初中階段教師數量保持了平穩態勢,2015年初中階段教師數量為347.56萬人,與2014年相比減少1.28萬人。

  普通高中:2005年普通高中招生人數達877.7萬人,創歷史新高,但隨著初中畢業生總量的減少,普通高中階段招生人數在2005年以後開始緩慢下降,2015年下降至796.6萬人。伴隨普通高中招生數量和在校生數量的增長,普通高中階段教師數量也持續增加,2005年後增幅放緩,2015年普通高中階段教師數量達到169.54萬人。

  中職:招生人數在2010年達到870萬人,但從2011年開始,中職招生人數持續下滑。截至2015年,中職招生人數下降至601萬人,較2010年減少269萬人,5年間降幅達31%。

  留守兒童數量呈現斷崖式下降趨勢

  從教育部發布的《2015年全國教育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中可以看到,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共1367.10萬人,其中,在小學就讀1013.56萬人,在初中就讀353.54萬人。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農村留守兒童共2019.24萬人,其中,在小學就讀1383.66萬人,在初中就讀635.57萬人。民政部最新公布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留守兒童問題已是我國重要的社會問題。

  農村留守兒童數量斷崖式下降但規模仍巨大

  對比2010年至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數據,6年間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留守兒童數量持續在2000萬左右,整體呈下降趨勢。6年間累計下降174.15萬人,下降的主體在初中階段。初中階段留守兒童數量下降多與初中在校生人數下降幅度大有關。

  日前,民政部公布2016年最新的農村留守兒童數量為902萬人,比教育部公布的2015年數量下降了1117.24萬人,降幅達55.3%。

  民政部給出農村留守兒童數量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是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新型城鎮化建設、扶貧攻堅、戶籍制度改革、隨遷子女就地入學、返鄉創業等系列政策和工作的有效實施等;二是關於農村留守兒童定義的改變。

  從範圍看,東部省份農村留守兒童87萬,占全國總數的9.65%;中部省份農村留守兒童463萬,占全國總數的51.33%;西部省份352萬,占全國總數的39.02%。

  隨遷子女人數增長主體在小學階段

  2016-2021年基礎教育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顯示,2010年至2015年,全國義務教育階段在校生中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人數有升有降,6年累計增長149.26萬人,增長的主體在小學階段。

  2015年北京常住人口為2170.5萬人,其中常住外來人口為822.6萬人,比上年增加3.9萬人,增速放緩。

  2015年義務教育階段非京籍學生為44.9萬人,占比39.57%,2014年占比為41.74%,義務教育階段非京籍占比下降。

  高中階段非京籍學生占比下降至8.83%,僅有0.5萬人。小學階段非京籍學生占比41.61%,比2014年下降3.3%。初中階段非京籍學生占比33.4%,與2014年持平。

  2015年小學階段非京籍招生占比為31.66%,較2014年下降4.38%,自2013年起,小學非京籍招生比例連續3年下降。

  初中階段非京籍招生比例為37.46%,略有增長。普通高中階段比例持續下降,2015年為7.68%。

  2015年普通高中招生總數5.6萬人,非京籍招生0.4萬人,僅占普通高中招生總數的7.68%。受北京異地高考政策的影響,普通高中階段非京籍招生數量將不會有大幅變化。

  選拔性考試呈現水平化、簡單化趨勢

  中考水平化,區分度嚴重降低

  2016年北京中考結束後,根據資料統計,在滿分為580分的中考中,海淀區超過滿分(含加分)的為14人,達到560分(含加分)以上的有1481人,而此前3年達到這個分數的人數分別為23人、347人、405人。如果換算為百分制,2016年中考均分在98分以上的有200人,95分以上的有將近3500人,對比14000人的報考人數,也就是說有四分之一的考生達到了95分的水平。

  通過梳理全國30餘個城市2016年中考招生加分政策,發現各種加分政策近300項,其中包括政策性加分和鼓勵性加分。

  在中考水平化,區分度嚴重降低的背景下,學生和家長如何看待加分政策,對此,我們進行了一次抽樣調查,調查結果顯示:82%的被調查者認為中考加分會影響考試錄取的公平性;89%的被調查者認為中考加分項目應該減少;86%的被調查者認為中考加分政策應該全國統一標準。

  2016年高考試題難度與2015年基本持平

  選拔性考試水平化,簡單化,是近年各級考試越來越突出的現象。

  以北京為例,從北京教育考試院公布的2016年北京高考各科平均分來看,各科平均分總體上與2015年持平。2016年北京高考文史類各科平均分總分494.16分,比2015年高了0.72分;2016年北京高考理工類各科平均分總分524.62分,比2015年高了2.04分。

  高分考生占比逐年上升

  與此同時,另一種較為突出的現象就是高分考生越來越多。從北京教育考試院公布的數據來看,2016年北京高考600分以上的考生共有11405人,占比率達到18.63%,創歷史新高(占比率=高分考生人數/高考報名人數)。同時這是北京高考600分以上考生占比率連續第四年超過10%,2015年的占比率18.50%,2014年的占比率13.56%,2013年的占比率15.32%。

  課輔機構營收快速增長或折射出中小學減負存在問題

  報告顯示,好未來教育集團、新東方教育集團旗下優能中學在2016財年分別實現了42.71億元人民幣和34.73億元人民幣營收。

  學而思(後更名為好未來)2012年上市後收入大幅度增長,從2012年1.775億美元上升到2016年6.199億美元。換算為人民幣2012年營收為12.23億元人民幣,2016年營收為42.71億元人民幣,好未來的年度營收在5年間增長349%。

  在培訓人次方面,好未來從2013年的82萬人次增長到2016年的230萬人次,2014—2016年度對比增長幅度分別為25萬人次、43萬人次、80萬人次。2016年的增幅人數比前兩年之和還要高。

  新東方教育集團在2008年推出了優能中學教育子品牌,全面推進中學全科培訓業務。對比近幾年新東方財報,優能中學的營收在新東方集團營收的占比逐年提高。2015財年優能中學營收占到新東方集團總營收的27%,達到23.22億元人民幣;2016年則占到33%,達到34.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近50%,占據第一位,其傳統的主營業務,托福等留學培訓已經退居二線。

  根據學而思培優網站公布的開班列表,2016年下半年至2017年上半年,學而思開設小學階段輔導班次7萬多個、初中階段近4萬個、高中階段1萬多個,小學階段開設的班次比初中與高中之和還要多。

  按照年級劃分,小學與初中、高中階段開設班次數量差異更加明顯。開設班次主要集中在小學二至六年級,初中、高中階段開設班次逐步大幅減少。

  好未來的收入以及開班重點,明顯與年級關係很大,在有統一升學考試的階段開班數量相對較少,反之則高。

  綜上所述,2016年我國基礎教育行業市場呈現出教育水平提高、留守兒童數量下降、中考區分度降低的特點。

更多基礎教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基礎教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基礎教育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