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國家積極實施「一帶一路」政策以來,我國外貿環境不斷向好,2017年前2月我國外貿繼續保持了回穩向好的態勢,在2月份更是同比增長21.9%。
海關總署3月8日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71萬億元,同比增長21.9%。其中,出口8263.2億元,同比增長4.2%;進口8866.8億元,同比增長44.7%;貿易逆差603.6億元,去年同期貿易順差1805億元。「今年以來,外貿開局明顯向好。」海關總署署長于廣洲3月8日在全國兩會上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當前外貿總量、數量在上升;高新技術產品、製成品明顯快速增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出口保持了積極發展的態勢;市場預期在回暖,企業信心也在增強。
業內人士分析指出,2月份的外貿數據表明,我國外貿繼續保持了回穩向好的態勢。一方面,外需環境持續改善;另一方面,當前人民幣匯率與外匯儲備「雙穩」的形勢也為我國外貿持續回穩向好創造了有利條件。對於3年來首次出現的貿易逆差,業內人士表示貿易逆差不可持續,無需過度解讀。
外貿回穩向好勢頭延續
數據顯示,今年前兩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3.89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0.6%。其中,出口2.09萬億元,增長11%;進口1.8萬億元,增長34.2%;貿易順差2936.5億元,收窄46.1%。
今年前兩個月我國外貿主要呈現以下特點: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對歐美日東協等市場進出口增長;民營企業、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進出口均增長;機電產品出口增長,紡織服裝等部分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下降;鐵礦砂、原油、煤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量價齊升。
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今年前兩個月,兩大因素共同主導了我國外貿繼續保持回穩向好的態勢。「首先就是外需環境持續改善,例如中國台灣2月份出口同比增長了27.7%,越南等國家和地區出口也保持了上升勢頭。除了外部環境向好因素外,當前人民幣匯率與外匯儲備『雙穩』的形勢也為我國外貿持續回穩向好創造了有利條件。」白明說。
觀察發現,2月份進口出現了44.7%的大幅增長,成為推升外貿增長的主要動力。
對此,白明指出,2月份進口大幅增長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去年同期基數較低;二是我國經濟持續穩增長,對進口需求的進一步釋放發揮了重要作用。去年第三季度,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速為6.7%,第四季度增速為6.8%;三是大宗商品進口量有所增加,同時價格出現上漲,進口金額相應升高。
根據海關總署發布的信息,2月份中國外貿出口先導指數為40.2,較上月上升1.2。其中,網絡問卷調查數據顯示,當月我國出口經理人指數回升0.1,至41.6;新增出口訂單指數、經理人信心指數分別回升0.2、0.6,至44.1和47.8;企業綜合成本指數回落1.2,至21.6。上述數據表明我國出口壓力繼續緩解。
貿易逆差不可持續
數據顯示,2月份貿易逆差為603.6億元,去年同期則為貿易順差1805億元。這也是貿易帳3年來首現逆差。
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鄧海清指出,春節因素是導致貿易逆差的主要因素,3月將大機率恢復貿易順差。他稱,從歷史數據來看,春節之後的首個月份幾乎必然會出現貿易順差大幅減少甚至為負的情況。比如2012年1月末春節,2月貿易差額由1月的1700億元(順差)銳減至2月的-2000億元(逆差)。2017年春節為1月末,與2012年春節時間極為相似。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張永軍指出,2月份出現貿易逆差的主要原因是大宗商品量價齊升導致進口額大幅上漲,這種情況不具有可持續性。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劉學智也表示,2月份進口大幅增長,表明內需增強。如果大宗商品價格繼續上漲,進口規模仍會隨之上升,不排除3月份貿易帳繼續出現小幅逆差的可能。一季度季節性因素過後,貿易帳或恢復貿易順差的格局。
不過,白明提醒,「2月份貿易帳出現逆差現象值得關注和追蹤。在非理性對外投資真實性審核加強的背景下,不排除有些企業『改道而行』,對於這類企業應予以更為嚴密地監控。我國打造外貿新優勢是個持續的過程,未來或將面臨其他問題和挑戰。」
總體來看,在我國外貿環境持續回暖向好的的情況下,要嚴密關注和追蹤逆差現象,貿易逆差現象不可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