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是全球都在關注的產業,在現在能源極度短缺和人類生存環境遭到越來越多破壞導致環境惡化的困境下面,可再生的新能源氫能的出現被認為是最理想的新能源。我國的能源結構是富煤少氣,煤制氫的成本要低於天然制氫,所以國內的煤制氫試產占比已經超過了一半多,工業領域的用氫占比是市場總需求的60%。以下是2022年氫氣行業市場概括。
目前,全球制氫技術的主流選擇是化石能源制氫,主要是由於化石能源制氫的成本較低,其中天然氣重整制氫由於清潔性好、效率高、成本相對較低,占到全球48%。我國能源結構為「富煤少氣」,煤制氫成本要低於天然氣制氫,因而國內煤制氫占比最大達62%,其次為天然氣制氫占比達19%。根據業內機構預測,在2060年碳中和目標下,到2030年,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達到3715萬噸,在終端能源消費中占比約為5%。到2060年,我國氫氣的年需求量將增至1.3億噸左右,在終端能源消費中的占比約為20%。其中,工業領域用氫占比仍然最大,占總需求量的60%。
目前工業制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四種:一是採用化石燃料製取氫氣;二是從化工副產物中提取氫氣;三是採用採用來自生物的甲醇甲烷製取氫氣,四是利用太陽能、風能等自然能量進行水的電解。從大規模製氫的可行性來看,焦爐氣制氫利用煉焦的副產物,天然氣制氫利用化石燃料,雖然按照方法論其二者均適用於大規模製氫,但是受限於原料供應;甲醇裂解制氫具有投資低、建成快、無污染等特點,並且甲醇作為原料可以更為靈活,但甲醇裂解制氫法難以進行大規模的制氫。從經濟性角度看,焦爐氣制氫和天然氣制氫成本更低,因為原料價格更低。非民用天然氣價格目前正在逐步市場化。
目前主要儲氫技術包括物理儲氫、化學儲氫及吸附儲氫三大類別。其中物理儲氫技術的高壓氣態儲氫技術為目前發展最為成熟、應用最廣泛的技術。液態儲氫為未來重要發展方向,但目前技術主要應用於航天領域,國內民用受政策限制。高壓儲氫主要利用氣瓶作為儲存容器,對於儲氣瓶,全球呈現出從I型儲氫瓶到IV型儲氫瓶的技術發展趨勢。目前車用高壓儲氫瓶的國際主流技術通過以鋁合金/塑料作為內膽,外層則用碳纖維進行包覆(即III型、IV型瓶),提升氫瓶的結構強度並儘可能減輕整體質量。
好了,以上就是小編對2022年氫氣行業市場概括的大致介紹了,如需了解更多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