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馬鈴薯澱粉發展至今已經有二十多年的時間,相關企業數量也在逐漸增加,大型企業數量還是占據小部分。國內馬鈴薯澱粉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落後,國際企業技術水平高市場份額占比較大。以下是2023年馬鈴薯澱粉行業競爭分析。
馬鈴薯澱粉行業競爭分析從產能分布來看,我國馬鈴薯澱粉行業產能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東北等地區,其中西北地區是馬鈴薯澱粉主要產地,分省市來看,內蒙古、寧夏、甘肅、河北等地區馬鈴薯澱粉產量位居前列,四大地區合計產能占比超過70%。
我國馬鈴薯澱粉生產企業較多,但與國外Avebe U.A、嘉吉、KMC、Sanstar等國際企業相比,國內企業普遍規模較小、技術水平落後,市場格局較分散。2020-2021年,我國馬鈴薯澱粉TOP10企業合計產量約占國內總產量的四分之一,馬鈴薯澱粉行業競爭分析預計隨著供給側結構改革深入,落後產能加速退出市場,馬鈴薯澱粉市場集中度將有所提升。
馬鈴薯澱粉從起步到現在的20多年間,我國已有大中型企業130多家,小型企業千餘家,總體生產能力超過200多萬噸,追平了歐盟馬鈴薯澱粉產業積累了近百年的產能總量。馬鈴薯澱粉企業主要依據馬鈴薯種植區分布。在我國,受種植區域分散影響,澱粉企業分布也比較分散,並且整體生產規模偏小。多數企業主要分布在全國13個省份(自治區),除內蒙古、黑龍江地區生產企業相對較多、企業數量均超20家以外,剩餘企業零星分布在其他11個省份(自治區)。
在「雙反」措施的影響下,近10年來,我國馬鈴薯澱粉進口量持續維持在7萬噸以下,有力保護了國內產業發展。業內專業人士分析指出,隨著國外尤其是歐洲馬鈴薯種植面積的減少,澱粉供應同樣縮減,只要我國馬鈴薯澱粉企業在產品品質和生產成本控制方面下足工夫,未來,我國馬鈴薯澱粉就會有更多擴大出口的機會。
大型跨國公司:馬鈴薯澱粉行業的市場格局中通常存在一些跨國公司,它們擁有較強的品牌知名度、廣泛的銷售網絡和龐大的生產能力。這些公司在市場上占據重要地位,並在行業內享有一定的競爭優勢。
中小型企業:除了大型跨國公司外,馬鈴薯澱粉行業中也存在許多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的規模較小,生產能力可能不如大型企業,但它們常常專注於特定領域或地區,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專業性。
市場份額和市場拓展:市場份額是判斷市場格局的重要指標之一。企業通過市場份額的增長、擴大市場覆蓋範圍和開發新的應用領域來鞏固或擴大自身在馬鈴薯澱粉市場中的地位。
新興市場和區域競爭:馬鈴薯澱粉市場在新興市場和地區性市場中也存在競爭。這些市場具有更多的增長潛力,並且通常具有本地化需求和消費習慣。了解和適應這些市場的特點,實施有針對性的市場策略,可以幫助企業在競爭中取得優勢。
總體看來,國內馬鈴薯澱粉企業分布分散整體生產規模小,內蒙古和黑龍江是馬鈴薯澱粉的種植主產區企業數量也相對較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