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通用機械行業分析報告 >> 2025年電動船舶行業現狀分析:各類船型發展潛力巨大

2025年電動船舶行業現狀分析:各類船型發展潛力巨大

2025-03-13 15:14:38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推進「雙碳」目標的大背景下,電動船舶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近年來,受益於電動汽車產業的溢出效應,電動船舶發展迅速,成為航運領域綠色轉型的關鍵力量。其在減少碳排放、降低噪音污染等方面優勢顯著,不僅符合當下環保需求,也為航運業的可持續發展注入新動力。如今,電動船舶的技術創新不斷突破,應用場景持續拓展,在全球航運市場中嶄露頭角,正逐步改變著傳統航運格局。

  一、電動船舶發展概況:規模擴張,技術革新

  《2025-2030年中國電動船舶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截至2024年初,我國電動船舶的發展已取得顯著成果,已建、在建純電池動力船舶達440餘艘。從動力類型來看,純電池動力船舶占據主導,數量為440艘,混合動力船舶有63艘。船型分布上,客船數量最多,高達437艘,貨船及其他類型船舶共66艘。在船長方面,20米以下的有274艘,超過20米的為229艘。航區分布以內河為主,內河船舶數量達479艘,沿海船舶有24艘。在充換電方式上,充電是主要的補能模式,採用充電方式的船舶有490艘,而換電式船舶僅13艘,不過換電模式已處於試點建設階段。

  電動船舶的動力系統是其核心技術所在。與內河柴油動力船舶不同,電動船舶依靠電能驅動,電池系統提供的電能通過配電系統傳輸給推進電機,進而驅動螺旋槳運轉,同時配電系統還為船舶日常用電供電。電池管理系統則實時監控電池的溫度和電量等狀態。由於不同船型的運輸需求、載電量以及電池系統布置存在差異,電動船舶在建造時,需要電池、電機、電控廠商進駐船廠對設備進行聯調聯試,以確保船舶的可靠性。在航行過程中,電動船舶要充分考慮不同航行場景下的耗電速度、操船方式,以及充換電操作的安全性、充電時長和人員應急處置能力等因素。

  在充換電設施建設方面,目前電動船舶充電普遍採用一船一樁的配套方式。由於現有電動船舶多為客船,航線和靠泊碼頭固定,所以充電地點和充電樁也相對固定。換電式電動船舶起步較晚,換電站尚處於試點建設階段,上海港、南京港等多個港口各建有1座換電站。

  二、電動船舶技術及應用剖析:優勢凸顯,前景廣闊

  (一)技術對比:與電動重卡相互借鑑,箱式電源技術領先

  電動貨船與電動重卡技術特徵相近。電動重卡分為載貨汽車和牽引車輛+掛車兩種類型,核定最大總質量大於14噸,主要用於中短途貨運。2023年,我國電動重卡銷量3.05萬輛,比2022年增長48%,滲透率4.6%。電動重卡的換電模式適用於港口、鋼廠等連續作業場景,充電模式則適用於使用頻率較低的運輸場景。這為電動貨船的運營模式提供了借鑑。

  箱式電源技術在電動船舶上的應用日益廣泛,一般布置於電動船舶的船尾,在碼頭泊位進行換電吊裝。我國在箱式電源技術方面處於國際領先地位,中遠系、中船系以及民營科技企業積極參與研發。我國研發的箱式電源接插件在滿足能源行業標準的同時,供電、通信功能集成方式多樣。國外雖探索箱式電源技術早於我國2-3年,但在技術研發速度和應用推廣水平上不及我國。

  我國電動船舶在動力電池、電池管理、電力推進、箱式電源等關鍵技術領域表現出色。全球十大動力電池廠商中我國占6家,部分企業還取得了船級社船用產品認證。在電池管理方面,多家船企具備研發能力並獲得船級社認證。電力推進系統方面,我國船企能夠自主研發並提供總包解決方案。箱式電源技術通過市場化參與,實現了技術的疊代升級和規模化推廣。

  (二)適用船型:各類船型發展潛力巨大

  電動客船技術成熟,為旅客提供安靜、舒適、平穩的出行體驗,應用場景豐富,便於開展交旅融合實踐,深受旅客喜愛。其航線固定,充電設施完善,能夠滿足水路客運需求,是內河船舶電動化的重點發展船型。

  內河電動貨櫃船發展前景廣闊。隨著交通運輸結構優化、綜合立體交通網建設以及散改集、鐵水聯運的推進,貨櫃運輸量持續增長,電動貨櫃船數量也將穩步上升。其可利用貨櫃碼頭或專用換電設施換電,提高運營效率。加之相關商業模式的應用和成本降低,電動貨櫃船有望成為電動貨船的主力船型。

  電動散貨船發展樂觀。我國內河散貨船數量眾多,但由於艙室布置和傳動系統的限制,電動化改造難度較大,多以新建為主。隨著充換電設施完善、技術進步、商業模式成熟,電動散貨船的投資成本將降低,營運收益會提升,數量規模將不斷擴大。

  公務服務船適合電動化升級。公務服務船船型多樣但數量較少,使用區域固定。借鑑電動汽車發展經驗,對其進行電動化升級,可根據使用需求合理配置載電量和充電頻次。

  (三)應用場景:不斷拓展,覆蓋多元領域

  隨著電動船舶規模化、全鏈條發展,其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在客船領域,涵蓋濱江游、庫湖區游、短途觀光游和中長途觀光游等;貨櫃船方面,包括中短途中小載箱量、中長途中小載箱量以及中長途中大載箱量等運輸場景;散貨船的應用場景則有中短途中小載貨量、中長途中小載貨量和中長途中大載貨量;公務服務船主要應用於工作公務場景和服務場景。

  三、電動船舶發展策略:多方發力,協同共進

  (一)強化安全與應急管理

  水運運輸企業要切實履行安全生產責任,建立健全安全管理長效機制,提高應急救援處置能力。明確電動船舶所有人、經營人、動力電池企業和系統集成商等各方在運營和應急安全管理中的主體責任,制定完善的事故應急預案,涵蓋突發事件預防與預警機制、應急處置程序和保障措施等內容。針對電動船舶運營事故特點,加強預警報警、船舶拖帶、人員撤離和火災處置等應急能力建設,強化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

  (二)以標準引領船、岸、電銜接

  相關部門應加快制定電動船舶相關標準,尤其是船、岸、電銜接的重點標準。統一軟硬體銜接標準,包括通信協議、接插件等;規範船用動力電池系統、箱式電源的產品及測試標準,提升設備可靠性和安全性;制定碼頭充換電設施建設和安全操作標準,建立涵蓋電動船舶和充換電設施建設、運營、操作及檢驗檢測全鏈條的標準體系。

  (三)加強核心技術攻關

  電動船舶生產企業和科研機構要充分發揮技術優勢,加強動力電池、電池管理系統、直流綜合電力系統、消防安全系統、救生系統等關鍵系統和新船型的集成研發。加快超大功率快速充換電、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動力電池、電池模組輕量化小型化等核心技術的攻關,提升電動船舶中試能力,完善中試技術體系和服務網絡,深入研究安全風險防範技術,推動技術成果轉化,提高關鍵裝備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四)完善管理制度

  航運企業要落實船員管理主體責任,結合電動船舶運營和技術特點,組織船員培訓,藉助電動系統設備廠商的技術支持,提升船員操作技能和應急處理能力。電動船舶試點運營前,試點單位應委託第三方機構進行安全風險評估。各相關主管部門和管理機構要依據職責加強指導,海事管理機構要研究船員適任標準,將電動船舶船員納入法定特殊培訓範圍。

  (五)用好配套政策資金

  充分利用財政現有資金,推動電動船舶研發應用和產業化、規模化發展。電動船舶行業現狀分析指出,貫徹落實國家關於老舊船舶報廢更新和新能源動力船舶發展的政策,用好設備更新補貼資金,減輕船舶所有人的初始建造投資壓力。發揮產融合作平台作用,利用綠色金融政策,鼓勵金融機構提供多種融資方式,降低電動船舶產業鏈綜合融資成本。對充換電設施用電執行大工業電價免容量電費優惠政策。

  綜上所述,我國電動船舶行業在2025年呈現出蓬勃發展的態勢。從發展概況來看,無論是船舶數量、技術水平還是充換電設施建設都取得了顯著進展。在技術及應用方面,電動船舶展現出了獨特優勢,各類船型發展潛力巨大,應用場景不斷拓展。同時,為推動電動船舶行業持續健康發展,從安全管理、標準制定、技術創新、制度完善到政策資金支持等多方面採取了有力措施。未來,電動船舶將在綠色航運領域發揮更大作用,助力我國乃至全球航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

更多電動船舶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動船舶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電動船舶熱門推薦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