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紡織原料行業分析報告 >> 2025年棉紡織行業現狀分析:全國棉花產量預計為666.4萬噸

2025年棉紡織行業現狀分析:全國棉花產量預計為666.4萬噸

2025-03-17 17:26:02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棉紡織行業作為我國傳統的支柱產業之一,在國民經濟中占據著重要地位。近年來,全球經濟環境複雜多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加上棉花價格波動、市場需求變化等因素影響,棉紡織行業面臨著諸多挑戰。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棉花價格自2014年以來劇烈波動,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持續低迷,這給棉紡織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不小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深入研究棉紡織行業的發展現狀,尤其是產業鏈韌性,對於推動行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棉紡織行業現狀分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棉紡織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棉紡織行業的產業鏈涵蓋了從棉花種植、加工到紡織、印染、服裝製造等多個環節,其發展狀況不僅關係到行業內企業的生存與發展,還對相關上下游產業產生影響。面對複雜的市場環境,棉紡織行業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產業鏈韌性,增強抵禦風險的能力。

  一、棉紡織產業鏈韌性的理論基礎

  韌性原本是物理學概念,如今已廣泛應用到經濟領域。在棉紡織行業中,產業鏈韌性指的是棉紡織產業鏈在遭遇外部衝擊和內部變化時,能夠維持結構和功能穩定,並迅速恢復甚至超越先前狀態的能力。從以往研究來看,產業鏈韌性主要體現在抵禦能力、恢復能力、再組織能力和更新能力這幾個方面。

  TOE框架綜合考慮了技術、組織和環境三個維度的因素,常被用於分析技術採納和擴散等問題。在研究棉紡織產業鏈韌性時,該框架有助於從多個角度剖析影響產業鏈韌性的因素,為後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論支撐。

  二、棉紡織產業鏈韌性的研究設計

  (一)研究方法選擇

  本研究採用熵權TOPSIS法和模糊集定性比較分析(fsQCA)方法。熵權TOPSIS法能夠客觀地確定各指標權重,避免主觀因素干擾,從而對棉紡織產業鏈韌性進行量化評估。fsQCA方法則適合處理多因素交互作用的情況,能夠揭示實現高產業鏈韌性的不同因素組合路徑。

  (二)數據來源

  考慮到2014年我國進行棉花目標價格改革,且棉紡織景氣指數自該年起公開發布,為確保數據完整性,選取2014-2023年棉紡織產業鏈相關數據進行研究。這些數據主要來源於《中國統計年鑑》《中國紡織行業發展報告》《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及Wind資料庫,部分缺失數據採用曲線擬合近似估算。

  (三)變量測量

  構建棉紡織產業鏈韌性評價指標體系,從產業鏈的抵禦能力、恢復能力、再組織能力和更新能力四個維度出發,選取了20個指標。例如,棉花產量、棉紗產量等指標反映抵禦能力;棉紡織景氣指數、企業資產和利潤等體現恢復能力;能源消耗、環保指數衡量再組織能力;新產品開發項目數、有效專利數等代表更新能力。對這些指標進行標準化處理和權重賦值後,為後續分析奠定基礎。

  三、棉紡織產業鏈韌性分析

  通過熵權TOPSIS法對2014-2023年中國棉紡織產業鏈的韌性進行量化計算,結果顯示其韌性變化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性。2014-2016年,產業鏈韌性從0.369提升到0.55,這得益於棉花生產進步、進出口貿易增長、企業營收提升以及有利的市場環境和政策支持。

  2018年起,中美貿易衝突使棉紡織產業鏈韌性下降到0.457,2019年進一步降至0.295。貿易衝突引發的關稅壁壘和市場不確定性,導致產品進出口量減少、成本上升,企業營收負增長、資產縮水,儘管技術進步有所促進,但多種因素疊加仍使產業鏈韌性降低。

  2020年新冠疫情暴發,棉紡織產業鏈卻逆勢上揚,韌性提升至0.41。這主要是因為我國全產業鏈規模龐大、防控措施有效,且防疫對紡織品需求大增,棉紡織企業加大防疫物資生產,棉質服裝出口突破千億大關。2021-2023年,產業鏈韌性逐步恢復並提升至0.515,國內消費市場回暖、「一帶一路」拓展市場空間、數位化轉型和綠色發展等因素髮揮了積極作用。

  四、棉紡織產業鏈韌性提升路徑研究

  (一)前因條件指標分析

  從技術、組織和環境三個層面選取影響棉紡織產業鏈韌性的7個主要因素。技術層面包括基礎設施建設和創新能力,基礎設施建設通過網際網路寬帶接入埠數等指標衡量,創新能力以研發投入強度來體現。組織層面涵蓋人力資本和綠色發展,人力資本從適齡勞動力人口等方面描述,綠色發展以棉紡織產業中的工業治污支出占比作為標準。環境層面採用政府補貼、消費者信心指數和製造業PMI分別代表政府支持、市場環境和製造業環境。

  (二)數據校準

  運用直接校準法和四分位點法,將條件變量和結果變量的上四分位點設為完全隸屬點、中位數設為交叉點、下四分位點設為完全不隸屬點,藉助Spss、fsQCA4.0軟體對數據進行校準,為後續分析提供標準化數據。

  (三)組態路徑分析

  必要性分析:對校準後的數據進行必要性分析,發現所選取的前因變量一致性均低於0.9,這表明單一變量無法提升棉紡織產業鏈韌性,需要多條件組合共同發揮作用。

  充分條件分析:充分條件分析得到提升棉紡織產業鏈韌性的3條組態路徑。棉紡織行業現狀分析指出,綠色發展路徑以高綠色發展和高人力資本為核心,有助於提高產業鏈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市場支持路徑在基礎設施和創新能力相對薄弱的情況下,依靠高人力資本、高綠色發展以及優越的市場和製造業環境來提升韌性;綜合發展路徑則通過高基礎設施、高創新能力和高政府支持,在缺少綠色發展環境和市場信心時,提升產業鏈韌性。

  穩健性分析:通過調整PRI閾值和一致性閾值進行穩健性檢驗,結果表明研究結論具有穩健性,即所得到的組態路徑是可靠的。

  五、結論與展望

  本研究通過構建評估模型和運用多種分析方法,對2014-2023年中國棉紡織產業鏈韌性進行研究,發現產業鏈韌性正處於恢復期,受到多種因素共同影響。實現高韌性的路徑包括綠色發展、市場支持和綜合發展三條。

  未來,棉紡織行業應著重落實綠色發展理念,推動產業向綠色轉型,積極調動市場情緒,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要注重培養高素質人才,提升人力資本水平。同時,應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產業鏈創新能力,積極爭取政府支持,通過技術、組織、環境多方面協同,提升棉紡織產業鏈韌性,實現行業的穩健和可持續發展,在全球市場中保持競爭力。

更多棉紡織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棉紡織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