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後得到的一種副產品。又稱「大豆粕」。豆粕是棉籽粕、花生粕、菜籽粕等12種動植物油粕飼料產品中產量最大,用途最廣的一種。作為一種高蛋白質,豆粕是製作牲畜與家禽飼料的主要原料,還可以用於製作糕點食品,健康食品以及化妝品和抗菌素原料。
大約85%的豆粕被用於家禽的飼養,豆粕內含的多種胺基酸適合於家禽對營養的需求。在不需額外加入動物性蛋白的情況下,僅豆粕中所含有的胺基酸就足以平衡家禽的營養,從而促進牲畜的營養吸收。事實上,豆粕已經成為其它蛋白源比較的基準品。
2018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為8412.8千公頃,同比增長2.04%;2019年我國大豆種植面積較2018年有所增長,達到9330.0千公頃,同比增長10.90%。
2019年我國大豆產量約為1710萬噸,而大豆進口量為8851.1萬噸,進口依存度達到83.8%,而其中78%的大豆用於榨油和生產豆粕。影響國內的豆粕價格的主要供給方面因素就是美國等主要大豆出口國的產量情況以及中美貿易航運情況等。
從豆粕的下游消費結構方面來看,目前國內豆粕消費中,約85%左右的豆粕用於飼料消費,其中生豬和家禽養殖在豆粕飼料消費中所占比重最大,因此豆粕下游消費受養殖業景氣度影響較大。
從豆粕的總體消費量來看,消費量總體呈現增長態勢。2018年,我國豆粕消費量為6810萬噸,同比增長3.5%。2019年我國豆粕消費量6914萬噸,同比增長1.5%,隨著中國蛋白需求從豬瘟疫情當中恢復,蛋白需求對豆粕的依賴度也在上升。
2020年我國大豆進口在疫情影響之下不降反升,至2020年11月底我國已經進口大豆數量達到9280萬噸,超過2019年的同期水平。而近年來由於中美貿易摩擦加劇,我國主要以進口巴西、阿根廷等南美國家大豆為主其中2020年上半年由於疫情導致國內豆粕庫存低迷,特別是巴西大豆的壓榨利潤較高使得巴西豆的進口量大增。
截止2020年12月25日,國內沿海主要地區油廠進口大豆總庫存量為553.02萬噸,較去年同期406.92萬噸增加35.9%。因中國採購量加大,2020年12年-2021年4月大豆到港量預計同期高位。
大豆進口量大且油廠壓榨高位而國內豆粕提貨下滑致庫存回升,令豆粕價格呈現出震盪上升的局面。而進入四季度生豬存欄量增加疊加美洲天氣影響大豆生長,據預測2021年南美洲將面臨降水偏多的情況,國內的豆粕價格在年末呈現逐步攀升的趨勢。
預計隨著非洲豬瘟疫情基本結束以及國內肉類消費需求恢復強勢,疊加年底的肉類高消費時段,對於整個養殖業而言都是利好。2020年12月以來由於養殖戶惜售情緒不斷增加,國內生豬市場供應持續減少,屠宰場為保障市場供應,持續上調收購價格,帶動豬價觸底大幅回升。
養殖戶補欄意願較強,國內的能繁母豬數量比去年同期有明顯增長,2020年12月國內能繁母豬數量已經達到3950萬隻,遠超2019年同期水平。生豬養殖業規模的擴大將使得生豬飼料需求持續向好,從而提振國內豆粕價格上漲。
國家糧油信息中心於12月4日發布《油脂油料市場供需狀況月報》顯示。預測2021/22年度我國豆粕新增供給量7781萬噸、同比增加501萬噸,其中豆粕產量7778萬噸;年度飼用豆粕消費量7520萬噸,同比增加540萬噸,年度國內總消費量7685萬噸,同比增加545萬噸;年度豆粕出口量100萬噸,國內豆粕供需缺口4萬噸。
儘管目前我國生豬養殖行業受到非洲豬瘟的影響,生豬存欄量和明顯下降。隨著我國對非洲豬瘟疫情的控制,未來養殖端的風險將有所降低。同時在豬肉價格瘋漲的大背景下,未來幾年我國生豬養殖規模將有所擴大,屆時豆粕飼料需求將重新提振。
更多豆粕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豆粕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