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宮頸癌疫苗需求量逐年持續上升,2020年上半年,宮頸癌疫苗批簽發量合計618.97萬支,同比增長43%。其中,二價宮頸癌疫苗批簽發量36.55萬支,同比增長11%;四價宮頸癌疫苗批簽發量366.44萬支,同比增長30%;九價宮頸癌疫苗批簽發量215.98萬支,同比增長83%。可以預見,未來,這個百億級市場品種會有更多醫藥巨頭參與,逐步打破海外產品對宮頸癌疫苗的壟斷。
2020年,全球有超過60.4萬名女性被診斷為宮頸癌,約34.2萬名女性因該疾病而死亡。其中,中國宮頸癌新發病例約10.6萬例,每年死亡病例約4.8萬例,宮頸癌已成為15-44歲女性的常見腫瘤和死因。
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作為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方法,自問世起,就受到人們的廣泛關注。研究顯示,2價 、4價和9價HPV疫苗在完成全程免疫接種後,均可觀察到較高的疫苗相關型別抗體陽轉率和血清學抗體滴度。HPV疫苗在預防HPV型別相關疾病的臨床試驗中顯示出87.3%~100.0%的保護效力。
儘管HPV疫苗現已被批准在45歲以下的人群中使用,但是發表在《PLOS醫學》上的一項新研究證明,接種疫苗還是儘量在26歲之前,在此之後接種疫苗,對健康益處有限的同時,還要付出高昂代價。
研究人員利用了哈佛大學和澳大利亞新南威爾斯州癌症委員會的2個數學模型來模擬患上宮頸癌、肛門癌、口咽癌、外陰癌、陰道癌和陰莖癌以及生殖器疣的情況。
利用模型,結合美國的數據,他們預測了將HPV疫苗接種擴展到45歲群體後,終生成本、收益和成本效益,包括老年人的終生健康和經濟情況。研究人員將疫苗接種、宮頸癌篩查和HPV相關疾病的醫療費用折算成美元,並用質量調整後的生命年估計了健康效益。
2個模型都表明,即使對疫苗的有效性和對成年群體的保護期做出有利的假設,26歲以上的人接種HPV疫苗對健康的益處依然有限,而且成本也更高。
不要在我們的一生中欠孩子一支宮頸癌疫苗,受網際網路技術、食品、藥品等方面的影響,性早熟與性開放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當前的一個社會趨勢。如何在這個時代中保護好孩子,除了教會他們樹立正確的婚戀、情感觀,以及自愛與自我保護之外,宮頸癌疫苗是必不可少的禮物。
國產宮頸癌疫苗一針價格為329元,加上注射費,三針接種完畢花費僅需1000元左右,是進口二價疫苗價格的一半。除了價格優勢之外,對於低年齡組,國產二價疫苗還有一個優點就是接種療程短。
宮頸癌疫苗,又稱為HPV疫苗,是一種預防宮頸癌發病的疫苗。宮頸癌主要由感染人乳頭瘤病毒(HPV)引起,該疫苗通過預防疫苗所涵蓋的HPV亞型的感染,進而有效預防了相關的宮頸癌癌前病變以及宮頸癌的發生。研究發現99.7%的宮頸癌都是因感染HPV造成的,HPV也可以引發其他相對少見的癌症,如喉癌、肺癌和肛門癌等。據了解,目前有超過100種已知類型的HPV病毒,其中至少有14種基因型(稱為「高危型」)被認為可以導致宮頸癌。二價HPV疫苗對2種高危型別(HPV-16和HPV-18)有保護作用。
目前,國內宮頸癌疫苗有進口二價、四價、九價疫苗和國產二價疫苗。研究顯示,超過84.5%的宮頸癌由HPV(乳頭狀瘤病毒)16和HPV18型病毒感染,國內上市的二價和四價疫苗都能防禦這兩種最危險的癌前病變,對宮頸癌風險的防控率可達84.5%。九價疫苗對宮頸癌風險的防控率為90%。公眾可以根據自身年齡和經濟狀況,選擇接種不同價型的疫苗。世界衛生組織早在2017年亦明確指出,現有證據表明,從公共衛生角度,二價、四價和九價疫苗在免疫原性,預防16、18型HPV相關宮頸癌的效力和效果方面無差別,三種疫苗都可預防大多數的相關癌症。醫學專家表示,無需糾結價數,重要的是儘早接種,儘早獲益。
記者撥打了北京某社區衛生中心的電話,諮詢注射國產宮頸癌疫苗的相關問題,接聽電話的醫務人員表示,目前為了保證已接種人群第二針和第三針的接種,暫時不能提供第一針接種,不過可以留下電話號碼,方便以後疫苗更充足時社區衛生中心與預約人聯繫。
更多宮頸癌疫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宮頸癌疫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