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矽基材料主要應用於動力電池、儲能電池、消費電池等領域。隨著動力電池技術的革新,2022年全球矽基材料市場規模達到358億美元。
矽基材料行業通過熱解反應生成晶體矽,是目前世界上大規模生產粒狀單晶矽、多晶矽的方法之一,廣泛應用於微電子、光電子工業,矽烷氣的純度將影響製造矽基晶體的純度,而矽基晶體的純度將極大影響下遊行業產品的性能。
近年來,我國矽基材料正在不斷發展,矽基材料市場迎來快速增長,出貨量預計大幅增加。2022年矽基材料出貨量達1.1萬噸,同比增長83%,占負極材料出貨量的1.5%。隨著特斯拉4680電池的量產以及大圓柱電池的推廣應用,未來將繼續增長,預計2023年將達1.5萬噸。
我國布局矽基材料的企業大體可分為三類:一是自身從事負極研發生產的企業,如貝特瑞、杉杉股份、璞泰來等;二是科研院校的創始團隊,如天目先導等;三是跨界布局的電池企業或,如國軒高科等。
業內人士指出,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提升,電動汽車銷售規模擴大,對應下遊客戶需求提升。作為理想的下一代負極材料,矽基材料比容量顯著大於其他負極材料,可以迎合下游高能量密度需求,預計矽基材料市場即將迎來爆發。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中國光電子器件產業技術發展路線圖》指出,目前矽基材料行業高速率光晶片國產化率僅3%左右,要求2023年中低端光電子晶片的國產化率超過60%,高端光電子晶片國產化率突破20%。
近 10 年來,矽基光電子集成的關鍵矽基材料和器件研究引起了科學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僅美國 Intel 公司對矽基光電子的研發投入就高達數十億美元。
目前,以人造石墨為代表的碳基材料是鋰離子電池負極的主要使用材料,石墨類負極材料占據負極材料95%的市場份額。現階段商業化石墨負極材料已經接近其理論比容量極限(372mAh/g),為進一步提升電池能量密度,尋找更高比容量負極材料成為產業研究重點。
綜合來看,矽基材料的產量和用量標誌著一個國家的電子工業水平。我國非常注重矽基材料行業的發展,已經出台了許多相關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