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醫療設備託管企業能力逐步提升,我國醫療設備託管市場高效運行。當下,中國醫療設備在過去的二十幾年裡發展迅速,各家醫院開始逐步重視醫療設備的採購和管理,卻忽視了醫療設備的維修養護工作。醫療設備託管不僅能為醫院配備符合醫院設備管理的服務力量,加強培訓和教育工作,為醫院節省一部分維修費用,還能夠幫助醫院關注設備運行狀態,為醫院提供預防性的維護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設備宕機時間。
醫療設備託管是近幾年推出的新業務,將傳統的售後服務領域,拓展到醫療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管理。這種方式來源於國外,尤其是美國具有比較成熟的運營模式。越來越多的醫院將設備託管到了第三方公司,從「維修高門檻」到現在的「省心託管」,中間走了很長一段路,進行了很多「磨合」。
經過這幾年的市場實踐,並沒有出現期望的局面,反而因為種種原因,導致很多醫院疑慮重重,處於觀望階段。從目前從事醫療設備託管的近百家公司經營情況看,絕大部分仍然處於虧損或微盈狀況,一部分公司已經減緩甚至放棄這個業務。
2023-2028年中國醫療設備託管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指出,2018年1月15日至11月30日,對第三方醫療設備託管公司進行維修派單共計433個。其中醫用成像器械占比41%,主要維修是機器故障;其次是放射治療器械占比9%,非醫療占比6%;非醫療主要是麻醉塔、治療車、腔鏡塔等。
醫療設備託管行業困境由本質上的一些因素決定的,它反映了醫院、第三方服務機構、原廠在利益上的博弈。在這個三角關係中,恰恰是第三方醫療設備託管服務機構因為供求關係、價格、技術、配件資源等原因處於劣勢,即在技術和配件上有求於廠家,在服務供給、服務價格上有求於醫院,才導致現在醫療設備託管業務的舉步維艱。一些第三方醫療設備託管服務機構試圖通過與廠家談判來解決問題,但顯然對於壟斷優勢地位的廠家而言,第三方服務機構是比醫院更好的盈利對象,賣給第三方醫療設備託管服務機構的價格甚至更貴或者強制打包銷售,反而因為顧忌社會影響不敢從醫院盈利太多。
第三方的弱勢地位,決定了與廠家合作無異於與虎謀皮。通過醫療設備託管業務拉近的客戶關係,以及獲得的第一手設備信息,一些醫療設備託管服務機構試圖通過設備升級、租賃、投放等方式來獲取額外利潤。這也是短時的權宜之計,走的是避免招標的政策擦邊球,而且醫院的客情關係比較複雜,難以形成穩定長期的盈利模式。只有醫院真正意識到設備管理的價值並願意為之付費、而不是簡單地追求降低維修費用,外企的技術壟斷能進一步被打破,同時售後服務行業也建立了成熟完善的質量標準,醫療設備託管市場才能迎來發展的曙光。
第三方醫療設備託管企業的出現,正是應對了市場需求,在一定程序上,既能提高醫院醫療設備安全和信息準確率,醫院維修成本也會得到相對縮減。對比歐美國家相對成熟的醫療設備託管服務體系,美國近半醫院將這項工作交付給第三方公司整體託管,以便最大限度提高醫院管理效能,延長醫療設備使用壽命。第三方設備維修人員在醫院直接提供機器保養、維護、檢測等專業服務。
第三方醫療設備託管作為未來醫療設備售後市場的發展趨勢,主要有以下優勢:整體託管可有效降低醫院設備管理成本;醫院在新設備採購和現有設備維修方面,可以享受到第三方規模化運營帶來的價格優惠。
醫療設備託管產業成本居高不下,醫療設備託管服務機制逐步完善。目前,醫療器械產品與信息技術的不斷升級,醫療設備託管公司也紛紛依託大數據、人工智慧技術開啟「雲售後服務」時代,通過遠程指導與操作,在監控設備狀態、基礎維修等方面提供技術保障。隨著傳統醫療產業鏈節點企業之間的關係逐漸變得簡單規範,未來醫療設備託管服務領域,仍有較大發展潛力。
更多醫療設備託管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療設備託管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