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綠電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隨著全球能源轉型的加速推進,綠色電力(以下簡稱「綠電」)在能源結構中的占比持續提升。2025年,電力現貨市場的進一步完善以及電力企業的資產併購重組將為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與此同時,火電、水電和核電等電源形式在市場中的角色定位也將發生重要變化,而綠電消費場景的拓寬將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關鍵動力。
電力現貨市場的進展提速,火電在現貨市場中展現出獨特的優勢。從發電層面來看,火電因其調節靈活性高於其他電源形式,在電價波動較大的情況下能夠實現更高的經濟收益。具體而言,火電可以在高價時段增加發電量,在低價時段減少發電量,靈活調整策略以應對市場價格變化。此外,火電的現貨結算價格通常較燃煤基準價具備溢價空間,而風電及光伏則多以折價方式進行交易。因此,火電在現貨市場推進中仍具有較高的經濟性。
水電行業因其前期設備投資高、折舊占成本比重高的特點,在「十四五」至「十六五」期間將迎來折舊密集到期的階段。這一變化將顯著增厚企業的表端利潤。同時,水電公司通常具備高淨現比的特點,多數企業淨現比超過1.5,且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可超過營業收入的50%。這些優勢為水電企業提供了較高且穩定的分紅能力。從分紅比例來看,水電板塊平均分紅率較高且呈現提升趨勢,進一步助力綠電行業的發展。
我國核電正處於加快核准和建設的戰略機遇期。2025年1月,中國核電漳州核電站1號機組正式投產;2025年2月,中國廣核陸豐1號機組將全面開工建設。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安全性的提高,核電在電力供應端的占比存在長期提升空間,為綠電結構優化提供了重要支撐。
提升綠電應用比例是降低整體碳排放的重要途徑。當前中國的電力結構仍以火電為主,在數據中心供電結構中,火電占比超過70%。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行業可再生能源電力使用量占比為23%,低於可再生能源在中國全社會電力消費量的占比(26.5%)。儘管如此,隨著綠電消費場景的拓寬以及各地區補貼政策的逐步到位,未來綠電在算力場景中的消費比重將逐步提升,成為推動行業發展的新增長點。
總結
2025年將是電力市場格局深刻調整的一年。電力現貨市場的推進、火電與水電的優勢釋放、核電建設的加速以及綠電消費場景的拓寬,共同構成了行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在這一過程中,綠色電力的應用比例將進一步提升,為實現能源結構優化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更多綠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綠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