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廣州以大型國際賽事為支點,加速推進「體育+」產業融合,通過政策引導、品牌培育和場景創新,推動體育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隨著全國第十五屆運動會和殘特奧會的臨近,廣州正全面釋放賽事經濟潛力,預計今年將舉辦超500場各類體育賽事,帶動餐飲、旅遊等多領域消費增長。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體育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廣州市政府發布的《措施》明確以「雙運會」為契機,強化國際頂級賽事承辦能力。通過打造本土IP品牌賽事、推動賽事進景區商圈等舉措,廣州正構建多層次的體育消費場景。數據顯示,2024年佛山「西甲」賽事帶動當地文旅消費近10億元,充分印證了大型活動對區域經濟的輻射效應。政策還鼓勵各區引入國際頂級賽事資源,形成以賽促產、以賽興城的發展格局。
廣東統計局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前兩個月,全省限額以上單位體育娛樂用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7.8%,顯著高於社會消費品整體增速。這一細分市場的快速擴張直接拉動了全省商品零售額增長0.2個百分點。廣州馬拉松賽期間的攜程平台數據進一步佐證:賽事前後三日,以廣州為目的地的酒店訂單量環比激增40%。體育消費已從單一運動場景延伸至「吃住行游購娛」全產業鏈。
「體育+文旅」的創新模式正在重塑城市消費版圖。「全運游」「廣馬游」等特色產品通過賽事IP與旅遊資源深度融合,激活了存量景區的流量價值。例如,2024年廣州馬拉松期間,參賽者及觀賽人群不僅帶動本地住宿業增長,更推動周邊商圈銷售額提升超35%。未來,隨著十五運會開幕,預計「後全運時代」將持續釋放賽事紅利,形成常態化文體旅消費鏈條。
廣州市正通過試點城市經驗積累與全域布局相結合的策略鞏固優勢:一方面強化國際賽事中心地位,高水平承辦世界田聯接力賽等頂級IP;另一方面鼓勵社會力量參與中小型賽事運營。2025年計劃舉辦的灣區足球賽、城市籃球聯賽等超500場賽事,將形成「周周有活動、月月有高潮」的消費氛圍,為市民和遊客提供持續的文體消費新體驗。
總結
廣州以賽事經濟為抓手,正加速構建體育產業與消費升級協同發展的新格局。從數據增長到場景創新,從政策扶持到市場參與,這座城市通過系統性布局將體育資源轉化為發展動能,在激活本地消費潛力的同時,也為全國提供了「賽事+文旅」融合發展的鮮活樣本。隨著十五運會的臨近,廣州有望進一步鞏固其作為華南地區賽事經濟高地的地位,為區域經濟增長注入持久活力。
更多體育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體育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