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為系統治理城市排水瓶頸問題,上海市人民政府於4月9日正式發布《上海市排水管理體制改革方案》,提出通過整合公共排水設施資源、優化運維管理體系,打造與超大城市發展相適應的現代化城鎮排水體系。這一改革將聚焦雨污水管網、泵站及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以提升運行效能為核心目標,推動城市排水系統從分散式管理向一體化運營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排水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根據《方案》,此次改革在保持現有規劃建設分工、設施權屬關係、政府監管責任和運維資金渠道不變的前提下,計劃到2026年底將黃浦區、靜安區等10個行政區及特定街道的雨污水公共排水設施,納入上海城投集團主導的石洞口、竹園、白龍港三大污水處理片區一體化管理體系。通過統一運維管理、技術標準、運行調度、服務質量與核算機制,推動降本增效目標實現。
改革實施分為三個關鍵步驟:首先在2025年1012月間完成設施的有序移交工作;其次上海城投集團將整合各區國有養護企業的排水運維人員,重組內部管理架構;最後通過建立覆蓋管網、泵站和污水處理廠(廠站網)的協同機制,形成跨區域統一調度能力。改革特別強調屬地防汛責任不變,確保應急響應效率不受影響。
為保障改革落地,《方案》同步部署兩項核心舉措:一是2025年5月前構建排水感知體系及模擬評估系統的運行機制,通過數位化技術提升設施監測能力;二是整合三大片區的更新改造資金渠道,由市水務局聯合相關部門在2025年6月形成項目建設計劃。此外,自2026年起將研究新建排水設施投資政策,探索全生命周期成本控制路徑。
通過此次改革,上海市預計將實現排水系統運行效能的顯著優化。統一管理體系可減少重複建設與運維損耗,強化跨區域應急聯動能力;標準化技術規範將降低故障率並延長設施壽命;數位化監測網絡則為精準調度提供數據支撐。這些措施共同構成超大城市排水管理現代化的基礎框架,為應對極端天氣和城市擴張帶來的挑戰奠定堅實基礎。
總結來看,《上海市排水管理體制改革方案》以系統性思維破解傳統管理模式的碎片化難題,通過資源整合與技術創新推動排水設施從「各自為政」轉向「協同作戰」。這一探索不僅回應了當前城市發展的迫切需求,更為全國超大城市排水治理提供了可複製的經驗範式。至2026年改革全面完成後,上海有望構建起安全可靠、集約高效的城市水循環管理體系,切實提升市民生活品質與城市抗風險能力。
更多排水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排水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