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經濟波動背景下,跨國企業正面臨供應鏈重構與地緣政策的雙重考驗。作為特種化學品領域的領軍者,德國朗盛集團憑藉其在中國市場的深度布局與技術創新能力,在逆風環境中展現出戰略定力。通過持續加碼本土化研發、優化全球價值鏈協同,並積極應對貿易壁壘帶來的挑戰,這家百年化工企業正以中國為支點,驅動全球業務的可持續增長。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化學品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自1995年在青島建立首個生產基地以來,朗盛已在中國構建起覆蓋生產、研發與市場的完整戰略布局。截至2024年,其在中國運營著10家子公司,並擁有8個研發中心及生產基地。通過上海亞太總部的統籌協調,該企業在潤滑油添加劑等核心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例如全球首創混合PUCSC潤滑脂的研發成功,已獲得國際專利認證並推動行業標準升級。數據顯示,中國市場貢獻了朗盛全球化學品業務的重要份額,在2030年有望成為占全球化工銷售額近50%的戰略要地。
面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朗盛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績單:2024財年常規業務EBITDA達6.14億歐元,同比增長近20%,預計2025年第一季度該指標將再提升25%35%。這些成績的背後,是其本土化戰略的有效落地——在上海化學工業區建成的亞太應用開發中心(AADC),不僅縮短了產品疊代周期,更通過定製化解決方案精準對接電動汽車、新能源等新興市場需求。這種"在中國為全球"的研發模式,使企業在保持技術領先性的同時,鞏固了在全球供應鏈中的關鍵節點地位。
針對美國關稅政策帶來的潛在影響,朗盛依託全球化布局展現出強大抗風險能力。其30%的北美業務通過多元化採購網絡實現緩衝——從中國和加拿大等非敏感區域獲取原材料,有效規避直接衝擊。管理層強調,儘管全球化工行業當前面臨產能過剩(歐洲工廠平均開工率僅75%),但企業已將戰略重心轉向運營效率提升與市場選擇優化。當經濟環境回暖時,中國作為全球最大化學品消費市場之一,將持續成為投資重點。
在"雙碳"目標指引下,朗盛制定了到2040年實現生產氣候中立、2050年覆蓋全價值鏈的綠色轉型路線圖。通過工藝升級與循環經濟實踐,企業已獲得國際權威評價體系的高度認可,在道瓊斯指數排名中位列歐洲行業第一。這種環境、社會與治理(ESG)理念的深度融入,不僅符合全球產業變革趨勢,更為其應對貿易摩擦帶來的長期挑戰提供了戰略緩衝空間。
總結:
從青島基地到亞太研發中心,從傳統化工產品到低碳解決方案,朗盛用二十年時間在中國市場完成了從參與者到共建者的角色轉變。面對複雜的外部環境,其通過技術創新、本土化運營與全球化資源配置的協同效應,在保持業績增長的同時構築起競爭壁壘。隨著中國在化學品領域的全球占比持續攀升,這家德國企業正以更主動的姿態把握市場機遇,書寫跨國化工巨頭參與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更多化學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化學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