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製冷空調設備作為與工農業生產、國民經濟以及人民生活緊密相連的機械裝備,廣泛應用於眾多領域。從新中國成立後的起步階段,到改革開放後的迅猛發展,我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製冷空調設備生產國和消費國。「十三五」時期,行業在多方面取得顯著成就,但也面臨著諸多挑戰。「十四五」時期,在國內外複雜的形勢下,製冷空調行業機遇與挑戰並存,正朝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邁進。
(一)行業總體發展狀況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製冷空調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十三五」期間,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製冷空調行業企業積極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行業總產值在2016年恢復增長,2017年實現兩位數高增長,之後穩定健康發展。隨著「放管服」改革推進,市場環境更加公平,企業通過多樣化發展和信息技術應用,開創了新的發展模式。同時,行業技術進步明顯,智能製造步伐加快,品牌建設受到重視,人才培養機制初步形成,國際化發展取得新突破。
(二)主要經濟指標
完成經濟指標:截至2019年,我國製冷空調行業工業總產值達6950億元,其中工商用製冷空調行業實現工業總產值3450億元,家用製冷空調設備行業實現3500億元。「十三五」期間,工商用製冷空調行業多項經濟指標增長,雖然工業總產值與主營業務收入未達規劃目標,但利潤總額及出口額高於預期,行業發展模式逐漸向高質量和差異化轉變。
主要產品產量:行業「十三五」規劃重點產品產量在2019年有不同程度的實現情況。如活塞式製冷劑壓縮機產量為11.9萬台,螺杆式製冷劑壓縮機產量為5.6萬台,而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產量從2015年的120萬套增加到2019年的197萬套,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3%。
行業出口概況:「十三五」時期,行業產品出口持續增長,2015-2019年出口額年複合增長率超過10%,2019年出口額占行業總產值的比重超過18.1%,工商用領域產品出口額占比逐年提高,體現了中國製造在國際上影響力的擴大。
(三)取得的主要成績
科技進步:在節能、環保、安全和智能化等方面,製冷空調行業發展迅速。基礎研究投入增加,核心技術和智慧財產權得到重視,節能與能效提升顯著,製冷劑替代工作積極推進,標準化體系基本成型,行業科技水平從跟跑逐步進入並跑,部分領域實現領跑。
重點產品發展:熱泵技術在政策推動下廣泛應用,離心式冷水機組技術和市場發展較快,多聯式空調(熱泵)機組市場份額提升,冷鏈和物流市場配套的冷凍冷藏設備需求增長,數據中心空調隨著數據中心產業發展而快速增長。
質量提升:質量管理體系在行業內廣泛普及,企業通過整合管理體系和採用智能管理系統,提高了產品質量控制和管理水平。產品質量也因技術創新、標準完善和認證推廣而穩步提升,產品質保期延長,得到市場認可,推動了出口市場拓展。
先進位造:行業積極貫徹相關戰略,推進信息技術與製造技術融合,製造裝備向國際先進水平看齊。部分企業實現智能製造,家用製冷空調領域自動化生產線普及率較高,工商用製冷空調行業部分龍頭企業在智能製造方面成效顯著。
國際化與國際地位:行業企業加大國際化拓展力度,出口額快速增長。在履行國際公約方面表現出色,積極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提升了行業在國際上的話語權。
(四)行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營商環境有待優化:儘管行業營商環境有所改善,但產業鏈環節仍存在問題,市場競爭過度依賴價格,信用體系建設薄弱,虛假行為時有發生,制約行業健康發展。
研發投入不足:行業骨幹企業研發投入雖逐年增加,但與已開發國家相比仍偏低,共性和基礎性技術研發投入缺失,影響行業創新和核心技術實力提升。
關鍵供應受限:行業在生產裝備上投入加大,但高精度與高性能控制晶片、環保製冷劑等部分關鍵裝備、核心配套零部件和原材料供應依賴進口,存在「卡脖子」問題和產業安全隱患。
人才供需矛盾突出:行業發展對人才需求增加,但複合型高端研發人才、管理人才等供不應求,高校培養模式與企業需求不匹配,人才短缺制約企業研發和行業發展。
(一)國內形勢
「十四五」時期是我國重要的發展階段,國家推進各項改革,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費結構升級等將改變產業和市場需求結構,區域協調發展、鄉村振興等政策為製冷空調行業注入新動能。同時,新發展格局的構建、強基工程的推進以及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等都為行業帶來機遇。
(二)國際形勢
當今國際社會處於全球化融合發展時期,但疫情影響下,全球製造業受到衝擊。短期來看,全球疫情影響行業正常運轉;中期來看,行業進口供應鏈和外銷市場面臨挑戰;長期來看,逆全球化思潮給中國製冷空調行業發展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形成雙循環發展格局。堅持節能環保,提升製冷空調產品質量和技術水平,推動行業高質量全面發展,為中國經濟健康發展貢獻力量。
(二)發展目標
預計工商用製冷空調行業「十四五」時期主營業務收入年複合增長率在3%-5%,至2025年末行業工業總產值和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4300億元和4150億元左右。行業將全面完成履約目標,提升主要產品能效水平,推進綠色製造體系建設,深化拓展國際經貿合作,實現利潤總額增長,開發出一批先進技術和產品,向製造強國邁進。
(一)全面提升製冷空調產品能效水平
依據相關方案,「十四五」時期要強化標準引領作用,修訂和制定多種製冷空調產品的能效標準,淘汰低能效產品,提升綠色高效製冷產品市場占有率,實現節能目標。
(二)提高製冷空調產業集聚度、淘汰落後產能
製冷空調行業適合集群式發展。「十四五」時期,要結合宏觀經濟發展規劃,統籌推進產業集群建設,提高產業集聚度。同時,以節能減排為抓手,淘汰落後產能,提升綠色產品市場占有率,實現行業轉型升級。
(三)積極推進位冷空調製冷劑綠色替代
根據國際公約規定,「十四五」時期製冷空調行業面臨HCFCs加速淘汰和HFCs削減的雙重任務。行業需優先選擇環保製冷劑和替代技術,開展生產轉換行動,確保履約任務完成。
(四)提升製冷空調智能製造水平
未來5年,製冷空調行業將大力發展智能製造,實現全產業鏈智能化。預計到「十四五」末,家用和工商用製冷空調領域智能化生產線占比將大幅提升,推動行業向智能製造和服務型製造轉型。
(五)加強制冷空調行業信用體系建設
針對行業內誠信缺失問題,「十四五」時期要進一步完善行業自律機制,制定和完善行業規則,加強信用信息公開和共享,開展信用評價,建立信用約束機制,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一)健全完善製冷空調行業技術標準與測試、評價體系
發揮標準引領作用:圍繞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制定綠色相關標準,健全行業標準體系,針對技術和產品變化及時修訂標準,為行業可持續發展和新基建提供支持。
融入國際標準體系:加強與國際標準接軌,參與國際標準制(修)訂工作,推動我國標準輸出,提升行業國際化水平和產品國際競爭力。
完善評價測試方法:完善產品評價測試方法,關注設備全年運行能耗,開展安全風險研究評估,建立在役設備評價標準體系,保障製冷空調設備全生命周期的節能、環保和安全應用。
(二)推進位冷空調智能製造和綠色製造
打造智能製造系統和平台,推進智能化工廠或車間建設,提升企業各環節智能化水平,提高產品質量和可靠性。同時,關注製造過程環境影響,發展綠色製造技術,形成綠色製造體系,打造綠色循環產業鏈。
(三)實施製冷空調技術創新與高質量發展
製冷空調行業要助力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加大研發投入,突破核心技術瓶頸,調整產業結構,開發綠色高效產品,響應「一帶一路」建設,拓展國際市場,實現高質量全面發展。
(四)促進位冷空調多種能源綜合利用
行業應加大多種能源綜合利用研發力度,組合利用多種能源,研究能源階梯利用,開發新型餘熱回收技術,提高能源利用率和節能效益。
(五)推動製冷空調重點產品技術發展
直流調速技術:直流調速技術應用領域不斷拓展,但存在成本高、輻射干擾等問題,未來需重點解決這些關鍵問題。
綠色製冷劑開發應用:「十四五」時期,製冷空調行業在製冷劑替代方面要開展基礎性研究,實現新型製冷劑安全使用,開發應用技術,制(修)訂配套標準,推廣新型製冷劑產品。
高效傳熱技術:開發新型傳熱設備是行業發展方向,包括小管徑及微通道高效換熱技術等多種技術,以提高傳熱效率。
冷鏈裝備智能化:在冷鏈物流領域,要提升冷鏈裝備能效和自動化程度,加強食品品質監測,完善冷鏈信息化技術,形成低碳冷鏈物流體系。
壓縮機技術開發:研發推廣新型壓縮機,根據市場需求改進傳統壓縮機,針對新型製冷劑改進壓縮機設計,解決相關技術難題。
空氣品質控制管理:疫情使人們對空氣品質控制提出更高要求,製冷空調行業要研究解決相關關鍵技術和裝備,滿足舒適性和工業用潔淨空調需求。
網際網路和大數據技術推廣應用:推進位造業與網際網路、大數據等融合,實現製冷空調產品及其製造和運行維護的智能化管理,為行業發展帶來新機遇。
(六)加強制冷空調關鍵零部件研發
核心設備零部件性能影響製冷空調設備及系統能效和輕量化。要開發新結構、新工藝、新材料,提升關鍵零部件效率和可靠性,解決行業核心領域短板問題,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比較優勢。
(七)強化製冷空調系統集成與運維管理
製冷空調行業要從單純產品生產銷售向提供綜合性系統解決方案轉變,加強系統集成和增效服務。同時,重視設備運維管理,加強人員培訓,利用網際網路大數據技術實現智慧運維,保障設備安全和用戶利益。
(八)加強制冷空調誠信體系與公平競爭市場環境建設
推進行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十四五」時期全面開展製冷空調行業信用等級評價工作,並實現評價結果社會共享,推進誠信建設。
推進產品性能認證和數據公開:提升CRAA產品認證工作,推進產品數據公開,宣傳產品質量誠信,促進位冷空調行業高質量發展和公平競爭。
推進行規行約履行和維護:加大對製冷空調行業行規行約的宣傳和執行力度,建立紅黑榜制度,實施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推動信用體系建設,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一)搭建共性技術合作平台
國家應出台政策推動製冷空調行業搭建產業上下游、跨學科、跨專業領域的共性技術合作平台,整合資源,開展共性技術攻關,提升行業整體競爭力。
(二)推動研發費用投入
國家從政策層面加大對製冷空調企業研發費用的補貼,給予減免稅等優惠,建立創新研發激勵機制,解決行業創新動力不足問題。
(三)建立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國家加大獎懲力度,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支持建立黑紅榜體系,倡導公平競爭,為製冷空調行業營造良好營商環境。
(四)推進綠色產品應用
持續推動製冷空調綠色產品評價工作,規範綠色製造體系建設。設立專項資金扶持綠色製造,明確政府優先採購綠色產品,促進綠色生產和消費。
(五)支持可再生能源利用和節能改造
國家鼓勵製冷空調行業加大可再生能源開發使用,對相關裝備及項目給予資金補助或減免稅收,推動節能減排。
(六)推動民生相關產業發展
國家加大對冷鏈物流產業的扶持力度,解決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保障食品安全,提升民眾生活質量。
(七)推進企業國際化發展
國家制定政策支持製冷空調企業開展跨國併購和境外投資建設,製冷空調行業分析指出,提升行業國際競爭力和話語權,實現行業由大到強轉變。
(八)推動先進標準輸出
國家出台政策推動製冷空調行業先進標準輸出,藉助「一帶一路」建設樹立中國標準形象,帶動產品走向國際市場。
(九)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
國家加強對製冷空調行業專利、軟科學等智慧財產權的保護,懲治侵權行為,培育優秀品牌,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意識。
(十)加強高端人才引進及培養
國家加大高校相關專業實驗室投入,推動高校與企業協作,培養製冷空調行業高水平專業技術人才,為行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
綜上所述,我國製冷空調行業在「十三五」時期取得了顯著成就,但也面臨著營商環境、研發投入、關鍵供應和人才等方面的問題。「十四五」時期,行業在國內國際複雜形勢下機遇與挑戰並存。通過明確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實施一系列戰略任務和發展重點,並藉助相關政策支持,製冷空調行業有望實現高質量發展,提升國際競爭力,為國家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做出更大貢獻。在未來的發展中,行業需不斷創新,積極應對挑戰,抓住發展機遇,向著製造強國的目標穩步邁進。
更多製冷空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製冷空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