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曾經風靡一時的龍蝦產業正經歷著從狂熱到冷靜的轉變。曾經作為餐飲界"網紅"的龍蝦,如今在消費市場和資本領域都面臨著新的挑戰。從養殖到加工,從餐飲到預製菜,整個龍蝦產業鏈都在經歷著深刻的調整。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龍蝦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作為行業領軍企業,某水產公司近日宣布終止水產品深加工擴建項目,這一決定直接反映了龍蝦市場的降溫趨勢。該公司解釋稱,2020年項目立項時,龍蝦產業正處於爆發式增長期,但近年來市場需求發生變化,龍蝦熱度減退,價格持續下跌。該公司現有生產線產能負荷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足以滿足當前市場需求。
數據顯示,2024年該公司實現營收34.09億元,同比大跌26.16%;淨利潤虧損約7.42億元,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其中,包含龍蝦預製菜的水產食品業務營收為32.32億元,同比下滑25.25%。這一系列數據清晰地展現了龍蝦業務對整體業績的拖累。
另一家食品巨頭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2024年該公司實現營收151.3億元,同比僅增長7.7%;淨利潤14.85億元,同比微增0.46%。這與20202023年期間兩位數的增長形成鮮明對比。該公司在年報中明確指出,隨著龍蝦行業過熱,資本加速進入和供給端快速擴容,蝦尾及龍蝦價格持續下行,相關企業壓力陡增。
值得注意的是,該公司速凍預製菜餚板塊的收入增速從2023年上半年的58.19%驟降至2024年上半年的0.4%。其中,旗下龍蝦加工企業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收約6.21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6600萬元。這些數據表明,龍蝦預製菜業務正面臨嚴峻挑戰。
當前龍蝦產業面臨的核心問題在於產能過剩和產品同質化。2024年中國龍蝦養殖面積約3000萬畝,總產量超300萬噸,與2023年基本持平。但養殖區域已從傳統主產區擴展到廣西、四川、海南等地,實現了反季節養殖。與此同時,龍蝦加工企業產能利用率僅為76.3%,顯示出明顯的產能過剩。
在產品層面,大型龍蝦加工企業幾乎全部生產蝦尾、調味蝦、蝦仁等幾款產品,在產品形態和口味上缺乏顯著差異。這種同質化競爭直接導致了價格戰,進一步壓縮了企業利潤空間。數據顯示,2024年某公司速凍預製菜餚毛利率僅為11.76%,低於其他品類;另一家公司水產食品業務毛利率也只有9.95%。
當前龍蝦市場正處於深度調整期。終端消費趨於理性,餐飲市場疲軟,養殖與生產過剩等因素共同作用,使得市場增長乏力。業內人士分析認為,這種狀態預計還會維持一段時間,只有通過市場自然調節,實現產能下降或找到新的增長點,行業才有可能走出當前周期。
面對挑戰,企業需要重新審視龍蝦業務的戰略定位,在產品創新、成本控制、市場拓展等方面尋求突破。同時,行業也需要建立更加健康的發展模式,避免盲目擴張和惡性競爭。
總結來看,龍蝦產業從爆發式增長到理性回歸的過程,反映了市場規律的作用。當前的市場調整雖然帶來陣痛,但也為行業的健康發展提供了契機。未來,只有那些能夠適應市場變化、持續創新的企業,才能在競爭激烈的龍蝦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
更多龍蝦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龍蝦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