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美國對全球實施"對等關稅"政策36天後,首個突破性進展由英國實現。兩國達成的關稅互惠協議涉及汽車產業、食品准入和航空採購等領域,標誌著川普政府重塑國際貿易體系邁出關鍵一步。該協議不僅降低汽車進口成本,還通過農產品讓步為雙方產業鏈注入活力。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飛機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美國對英國汽車出口關稅從27.5%降至10%,鋼鐵和鋁關稅完全取消,但保留10%基準稅率作為框架基礎。這一協議覆蓋了去年英國向美國出口的98%汽車(約10萬輛),直接惠及汽車產業。同時,英國同意為美國牛肉開放1.3萬噸免稅配額,並取消啤酒生產用乙醇進口關稅。作為交換,美國將放寬對英農產品准入限制,形成雙向產業互惠。
數據顯示2024年美英雙邊貿易規模達1480億美元,美國保持120億美元順差優勢。英國在談判中選擇戰略性讓步,在維持食品標準不變的前提下開放農業市場,換取關鍵製造業關稅減免。這種"重點突破、分階段推進"的策略,為後續深化合作預留了空間。值得注意的是,協議未完全消除美方關稅壁壘,10%基準稅率仍作為政策槓桿存在。
波音公司贏得英國航空公司價值100億美元訂單,成為協議重要組成部分。在農業領域,美國牛肉出口量預計增加數億美元規模,乙醇零關稅將降低釀酒成本。這些具體條款通過鎖定核心產業利益,強化了雙方供應鏈紐帶。但食品標準堅持不放鬆的立場,顯示出英國在主權議題上的原則性堅守。
除英國外,美國正同步推進與以色列、印度等國談判,但歐盟已威脅對950億歐元美貨採取反制措施。瑞士作為出口依賴型經濟體,其即將舉行的會談將考驗美方政策彈性。當前協議雖提振美股三大指數,但英國富時100指數下跌暗示市場對其貿易讓步成本的擔憂。
該協定標誌著美國"關稅槓桿"策略取得首個實質性成果,通過選擇性降低關鍵領域壁壘實現短期利益平衡。然而,在全球產業鏈深度交織背景下,單邊關稅政策引發的連鎖反應仍存不確定性。美英此次合作既為盟友關係注入新動力,也折射出國際貿易規則重構過程中的複雜博弈。未來協議能否轉化為長期穩定框架,將取決於更多貿易夥伴是否願意接受這種"對等但不對稱"的合作模式。
更多飛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飛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