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5月13日A股早盤,光伏板塊異動顯著,通威股份、大全能源等頭部矽料廠商股價大幅拉升。市場傳聞稱矽料企業正醞釀"收儲計劃"以減產保價,儘管相關企業對消息來源保持謹慎態度,但資本市場對此反應強烈。這一事件折射出當前光伏行業去產能進程的複雜性及市場對於行業供需關係改善的高度關注。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矽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當日通威股份一度觸及漲停,大全能源盤中最高漲幅達19%,港股協鑫科技、新特能源同步跟漲。此次波動源於早間流傳的"小作文"稱頭部企業擬牽頭併購中小矽料產能,並通過減產保價穩定市場。儘管多數廠商未證實該消息,但行業內部人士透露確有討論類似方案的跡象,包括分階段推進減產、收儲和後續退出機制。
據行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3月底國內矽料庫存量仍高達39.18萬噸,企業平均開工率跌破40%,創歷史最低水平。儘管一季度產量同比減少超44%,但去庫存效果微乎其微。價格方面,N型棒狀矽均價已跌至3.6萬元/噸,連續三周走低且低於多數企業的現金成本線,全行業現金流虧損持續超過三個季度。顆粒矽與棒狀矽均面臨供需失衡壓力,市場僵持態勢加劇。
傳聞中的"收儲計劃"提出由頭部六家企業主導產能併購,可能通過主管部門協調成立專項基金運作。這種機制若實施將直接改變行業格局:短期可緩解價格戰,中期通過整合實現去產能目標,長期則需建立市場化退出渠道。但當前企業間溝通尚未形成共識,部分廠商對方案可行性存疑,反映出行業自救仍面臨信任與執行障礙。
"搶裝潮"帶來的短暫回暖已消退,4月矽片、電池等環節價格繼續下行傳導至上游。組件端需求疲軟進一步抑制採購預期,形成"庫存高企降價拋售利潤承壓"的惡性循環。行業分析師指出,若2025年新增產能全部釋放,供需矛盾可能擴大至15%以上缺口,倒逼更激進的去產能措施。
總結:矽料作為光伏產業鏈核心環節,其價格走勢直接影響行業健康發展。當前市場對政策引導與企業聯合行動存在期待,但需警惕短期投機炒作風險。唯有通過實質性減產、庫存消化及技術升級多管齊下,才能真正緩解供需矛盾,推動產業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投資者情緒雖受傳聞刺激而波動,但最終仍取決於行業能否建立可持續的產能調節機制。
更多矽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矽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