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城市化進程加速,老舊小區電梯的安全隱患問題日益凸顯。北京市市場監管部門聚焦民生關切,將2.6萬台住宅老舊電梯安全評估納入2025年重點實事項目,通過系統性風險篩查與技術創新手段,推動更新改造工作提質增效。截至第一季度末,已完成超五分之一的年度任務量,為保障居民乘梯安全奠定堅實基礎。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電梯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北京市現有住宅老舊電梯總量達4.5萬台,其中1.4萬台使用年限超過20年。這批電梯普遍存在製造標準低、關鍵部件缺失等問題,如缺乏轎廂上行超速保護裝置、制動器為單組型式等安全隱患。相關部門明確要求對高風險設備直接啟動更新改造程序,不再進行重複評估。此前已完成5000台電梯的首輪篩查,2024年重點針對剩餘2.6萬台開展「應評盡評」,確保全面覆蓋。
依託「一梯一碼」數位化平台,北京市創新開發了電梯掃碼評估系統。現場專家需通過掃描藍色二維碼完成設備信息與位置雙重驗證後才能啟動評估流程,評估結論直接上傳生成電子報告,實現全過程可追溯。該模塊還支持自動推送功能,物業單位可通過市市場監管局官網實時下載報告,顯著提升管理效率和透明度。
為精準識別電梯隱患,相關部門組織技術專家編制《住宅老舊電梯安全風險評估指引》,細化限速器、制動器等18項核心部件的檢測標準。針對報告中呈現的專業術語,配套開發通俗易懂的解讀手冊,並組建專家組深入社區開展現場答疑,有效化解居民因信息不對稱導致的更新改造爭議。
在推進過程中,市場監管部門主動對接街道、社區,對電梯使用單位協商困難的小區提供技術支持。通過公開透明的風險評估結果和專業解讀,幫助居民理解安全隱患緊迫性,加速形成共識。下一步將持續跟蹤評估數據,動態優化更新改造計劃,確保民生保障措施精準落地。
總結全文
北京市以「評估先行、技術賦能、協同治理」為核心策略,在老舊電梯安全管理中構建了從風險篩查到更新實施的完整閉環。通過量化數據支撐決策、數位化工具提升效能以及標準化流程強化規範性,不僅高效完成了階段性目標(第一季度完成5360台),更探索出超大城市特種設備治理的新模式。隨著2.6萬台評估任務的持續推進,這一系列舉措將切實提升居民生活安全感,為全國同類城市提供可複製的經驗範本。
更多電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