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5月19日傍晚,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發生一起煤礦透水涉險事故。位於當地的王家山一號井二204工作面突發大量煤泥湧出,導致井下作業環境突變。事故發生後,133名井下人員中已有130人安全撤離,但仍有3名工作人員被困在煤泥堆積區域。目前救援團隊正面臨複雜地質條件與狹小巷道的雙重挑戰,全力推進生命探測和清障工作。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煤泥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當日19時43分,王家山煤礦分公司一號井二204工作面發生透水事故。突如其來的地下水衝破岩層,攜帶著大量煤泥從輕放工作面噴涌而出,初步估算總量達510立方米。這些黑色泥漿迅速淹沒運輸順槽區域,並在事發點形成障礙帶,導致3名作業人員被困於該區域末端。事故發生時,井下總人數為133人,其中多數通過應急通道及時撤離。
此次事故的救援複雜性主要源於兩點:一是事發點距離地面垂直深度達610米,物資運輸和人員調度均需逐層協調;二是井下巷道斷面狹窄,大量煤泥堆積後進一步壓縮了作業空間。目前投入的69名救援隊員(含30名專業礦山救援隊成員)只能分批次進入現場,通過機械清障與人工挖掘結合的方式逐步推進。受限於環境條件,每小時僅能清理少量區域,救援進度受到明顯制約。
涉事的二204工作面為該礦今年新安裝的採煤作業區,5月11日剛剛啟用且推進距離僅有4米。這一數據表明事故發生在設備調試與人員熟悉期的關鍵階段。煤礦企業雖已通過常規安全檢查,但突發性地質變化仍暴露了老礦區在新技術應用中的潛在風險。值得注意的是,透水發生後煤泥不僅阻斷逃生路徑,還可能引發次生災害如氣體濃度異常或結構失穩。
事故發生後,省、市、區三級政府及企業迅速啟動聯合應急預案。救援指揮部在調度中心實時監控井下動態,並通過定位系統確認被困人員大致方位位於煤泥堆積區末端。為確保安全,現場採取了多重防護措施:包括持續監測瓦斯濃度、加固巷道支護結構以及分階段清理障礙物。同時,應急團隊正根據最新進展調整預案,重點防範積水回流或二次透水風險。
總結與展望
截至5月20日晨,王家山煤礦事故救援已進入關鍵攻堅期。儘管面臨井下複雜環境的嚴峻考驗,多方協作仍為被困人員保留了生機。此次事件再次凸顯了老礦區在新工作面運行時的安全管理挑戰,同時也反映出快速響應機制對降低傷亡的重要性。隨著清障進度推進和科學方案實施,後續救援將重點圍繞生命探測與精準施救展開,社會各界正持續關注事態進展。
更多煤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煤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