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貿易摩擦持續升溫背景下,南美市場對中國金屬製品的監管動作引發關注。近期哥倫比亞官方宣布針對中國產焊接管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通過設定價格下限遏制低價競爭,此舉將直接影響亞太與拉美地區工業材料供應鏈布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焊接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2025年5月21日,哥倫比亞貿工旅遊部正式發布第121號公告,對原產自中國的特定焊接管產品作出反傾銷初步裁定。該措施針對公稱直徑在12.7毫米至152.4毫米之間的圓形鐵或鋼製焊接管,此類產品主要用於電纜保護,對應哥倫比亞海關稅則號7306.30.99.00。根據裁決內容,當涉案產品的離岸價(FOB)低於每噸1019.50美元時,將對差額部分徵收臨時反傾銷稅。這一"價格地板"機制自公告發布日起生效,有效期為四個月,標誌著哥倫比亞在貿易救濟領域採取了更具針對性的干預手段。
追溯至2025年2月19日,哥倫比亞貿工旅遊部應本國相關行業訴求,正式對華焊接管發起反傾銷調查。公告顯示該決定源於對國內產業潛在損害的擔憂,反映出口岸價異常波動可能威脅當地製造業競爭力。此次調查啟動距離初裁結果公布僅隔三個月,體現了哥倫比亞貿易救濟程序的高效推進特點。
本次裁定將直接影響中國相關企業的出口成本結構,特別是直徑範圍內的標準型焊接管產品。對於報關價格低於1019.5美元/噸的貨物,進口方需補繳差額部分作為臨時稅款。值得注意的是,該機制僅適用於公告發布後的四個月內,後續是否升級為最終反傾銷措施仍有待觀察。業界分析指出,哥倫比亞此舉可能引發連鎖反應,其他拉美國家或效仿採用價格承諾替代傳統關稅手段。
此次貿易救濟行動凸顯了新興市場在關鍵工業品領域的保護訴求。通過設定明確的最低限價門檻,哥倫比亞既避免直接禁止進口衝擊供應鏈穩定,又為本土製造業爭取調整空間。隨著四個月臨時措施期臨近,中哥雙方下一步博弈將聚焦於傾銷幅度計算、產業損害程度等核心爭議點,最終裁決結果或將進一步重塑區域金屬製品貿易格局。
更多焊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焊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