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薅羊毛「踩雷:虛構交易套取補貼構成犯罪首例宣判

「薅羊毛「踩雷:虛構交易套取補貼構成犯罪首例宣判

2025-05-30 00:03:54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日,上海首例政府消費券詐騙案引發社會關注。2024年某餐飲企業通過虛假交易核銷消費券,騙取13萬餘元政府補貼的案件,成為司法實踐中對「薅羊毛」行為定性的典型案例。該案不僅明確了虛構交易套取財政資金的法律邊界,更警示公眾在享受政策紅利時需恪守誠信原則。

  一、虛假交易套現政府補貼構成詐騙罪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羊毛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2024年上海市開展"樂品上海"餐飲消費券發放活動,消費者通過平台搖號獲得滿1000減300等不同面值的優惠券。根據規則,僅實際消費後核銷的訂單可獲得政府補貼。然而某商戶發現可通過購買他人轉讓的消費券虛構交易套利:先以50-80元低價收購滿減券,再編造1000元虛假訂單完成核銷。在20天內通過400餘張虛假訂單累計騙取13.6萬元補貼款。

  法院審理認定,該行為符合詐騙罪構成要件——以非法占有為目的虛構事實隱瞞真相。根據上海司法解釋,個人詐騙金額超6000元即達到刑事立案標準。最終該商戶被判處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並處罰金。判決書強調政府消費券是公共資金,其使用必須基於真實交易場景。

  二、"薅羊毛"的法律紅線與風險邊界

  虛構交易套現只是"薅羊毛"犯罪化的一個縮影。司法實踐中還存在多種違規行為:通過虛擬定位集中搶券可能觸犯計算機信息系統安全罪;消費者倒賣消費券雖未直接入刑,但將被限制參與後續活動。值得注意的是,若商家與持券者共謀實施虛假交易,則構成詐騙共同犯罪。

  本案中商戶利用規則漏洞大量收購低價轉售的消費券,實質上構建了完整的套利鏈條:以低於補貼額的成本獲取消費券資源,通過虛構訂單將政府資金轉移至自身帳戶。這種行為不僅破壞政策效能,更造成財政資金損失,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三、誠信消費是享受政策紅利的前提

  2025年恰逢多地延續消費刺激政策,該案為公眾敲響警鐘。司法機關提示:消費券發放本質是政府讓利社會的惠民舉措,其使用必須遵循真實交易原則。無論是消費者轉讓優惠券還是商戶虛構訂單,均違反誠實信用的基本準則。

  據統計,本案涉及400餘張虛假訂單,單筆核銷金額300元,總涉案金額達13萬餘元。這些本應用於促進實體消費的財政資金,在違規操作下完全脫離政策設計初衷。法官特別指出:"當'薅羊毛'變成系統性套利行為時,就可能構成對公共財產的侵害。"

  結語:

  上海首例判例明確了"虛構交易套取補貼即為詐騙"的司法裁判標準,對規範消費券使用具有標杆意義。在數字經濟時代,公眾應清醒認識到:任何脫離真實消費場景的獲利行為都存在法律風險。只有誠信參與政策紅利分配,才能真正實現促進消費、惠及民生的政策目標。

更多羊毛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羊毛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