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船用油漆行業正處於技術革新與市場需求升級的關鍵階段。隨著全球航運業的持續發展,對船舶防腐、防護性能的要求不斷提高,船用油漆作為保障船舶設備耐久性的重要材料,其質量與性能愈發受到關注。然而,在船用柴油機的塗裝過程中,漆膜缺陷問題依然是影響船用油漆性能發揮的重要阻礙,深入探究這些問題並尋找有效對策,對推動船用油漆行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船用油漆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濕塗膜受重力作用形成流痕的流掛現象,在船用柴油機塗裝中較為常見,多發生於垂直面、稜角處以及水平面與垂直面交接邊緣。其產生原因主要包括:使用乾燥速度慢或過量的稀釋劑;噴槍與噴塗表面距離過近、移動速度過慢;噴塗環境溫度過低,漆層乾燥困難,或一次性噴塗過厚;噴塗後續漆層時,前度漆未表干,不滿足最小重塗間隔要求。
塗料塗刷後長時間漆膜表面仍滯留黏性的不干或慢干問題,根源在於被塗面殘留水分,如機座機架清潔後未徹底乾燥就塗漆;固化劑加入量錯誤,像環氧油漆基料與固化劑配比未達 3:1;環境溫濕度不適宜,冬季缺乏加溫設施;單次塗膜過厚或層間間隔時間短。
漆膜層間附著、結合不良導致的脫落、剝落等病態現象,主要因底、面漆不配套,如環氧油漆塗在醇酸底漆上;物面不潔,存在油污、水分等污物殘留;工件表面處理不當,鋼板表面污垢未除或過於光滑;底層未乾透就塗面漆,層間收縮率不一致影響附著力。
塗抹乾燥後表面出現嚴重刷塗或輥筒痕跡的刷痕問題,由塗料黏度過高、稀釋劑揮發過快;選用油刷不合適,如過小、過硬;油漆體積固體含量過高,刷塗困難等因素造成,例如乙烯酯超強耐酸高溫漆,體積固體含量高達 96±2%,易產生刷痕。
工件受撞擊、刮劃等外力導致的漆膜破壞,原因涵蓋吊索具劃傷,如鋼絲繩端頭接觸漆膜;加工鐵屑劃傷;硬物砸傷;踩踏污損;燒焊打磨等裝配過程中的操作損傷。
塗漆後漆膜表面凹凸不平,一是因為鋼板底材存在鏽蝕凹坑、軋制魚鱗紋等未打磨處理;二是漆膜施工後被水或溶劑浸泡,導致起皺、脫落。
選用優質船用油漆材料和適量稀釋劑;控制施工環境溫濕度,不同油漆施工溫度要求不同,如 13200 油漆需 5℃以上,15700 油漆要求 10 - 40℃;施工時保證基層平整,刷塗用力均勻,噴塗控制好噴槍與工件距離和速度,對邊角提前預塗;根據漆膜乾燥情況,未乾時剷除多餘油漆重刷,已干則打磨後補塗。
確保被塗面水分完全乾燥後再進行船用油漆塗裝;使用廠家配套稀釋劑,13200 醇酸底漆和 52140 醇酸面漆用 08080 稀釋劑,45141 常溫環氧漆和 45143 低溫環氧漆用 08450 稀釋劑;在正常室溫噴塗;按比例添加固化劑,如 45141 常溫環氧漆基料與固化劑體積比為 3:1;保證重塗間隔符合要求,長時間不乾燥需剷除或清洗塗層後重新塗漆。
選擇配套底漆、面漆,機座機架內部用 45141/45143 環氧底漆和面漆,外部用 13200 醇酸底漆和 52140 醇酸面漆;對基材表面徹底清潔、打磨拉毛,增強附著力;機座機架噴砂後噴漆,控制好噴嘴與工件的距離和角度。
調整船用油漆施工黏度,選用合適稀釋劑;使用較軟油刷,理油動作輕巧,妥善保管油刷;發現刷痕用砂紙打磨平整,清理灰塵後重新刷塗。
吊運時對鋼絲繩接觸部位隔墊防護或採用吊裝工具,補漆時打磨破損處;對易損部位用薄板防護,輕微破損打磨後補漆;外購件進廠做好纏繞防護,裝配時避免工具損傷漆膜;進入機座機架內部穿戴腳套;燒焊時隔擋非作業部位,打磨後補漆。
鋼板進廠前噴砂預處理,塗無機矽酸鋅底漆;打磨有缺陷鋼板後塗底漆、面漆;及時擦拭工件表面水分和溶劑,防止油漆浸泡受損。
綜上所述,船用油漆在船用柴油機塗裝中的應用至關重要,而漆膜缺陷問題嚴重影響其防護與裝飾性能。通過對各類漆膜缺陷產生原因的深入分析,並採取針對性的解決策略,能夠有效提升船用油漆的塗裝質量,保障塗層系統的完整性,進而延長柴油機使用壽命。在2025年船用油漆行業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持續關注和解決漆膜缺陷問題,將有助於推動船舶製造與航運業的高質量發展 。
更多船用油漆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船用油漆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