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AI技術加速落地背景下,家用機器人領域正成為資本與創新的焦點。從港交所披露的IPO進展到頭部企業的融資動態,行業在家庭清潔、安防、護理等場景持續突破,展現出顯著的技術成熟度和商業化潛力。據最新數據顯示,2024年全球AI具身家用機器人市場規模已達59億元,並預計以60.2%的複合增長率快速擴張,至2029年有望突破624億元。這一趨勢背後,是企業對垂直場景需求的精準把握與技術路徑的差異化探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家用機器人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指出,近期,多家聚焦家庭場景的AI具身機器人公司密集釋放發展信號。以臥安機器人為例,這家由行業資深團隊孵化的企業已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並披露2022-2024年營收從2.75億元增長至6.1億元,虧損持續收窄,顯示其商業化進程加速。同期,專注家庭通用小具身智能的樂享科技完成近3億元天使輪融資;另一家「追覓系」企業鹿明機器人則在半年內連續完成三輪天使++融資,累計金額接近2億元。這些動態表明,家用機器人賽道正吸引大量資金湧入,推動技術疊代與場景落地。
當前家用機器人產品的形態呈現顯著分化。臥安機器人的產品矩陣涵蓋類人型服務機器人(如洗衣、烹飪助手)、仿生寵物機器人及多功能家居設備,而樂享科技則推出50厘米高的小型通用機器人Z-Bot和戶外專用履帶式W-Bot。相比之下,鹿明機器人選擇全尺寸人形路線,其LUS系列已進入量產前準備階段。
行業觀點認為,形態之爭本質是「功能優先」與「未來兼容性」的平衡:一方面,非人形設計(如輪式底盤)在清潔、安防等高頻剛需場景更具實用性;另一方面,人形機器人雖技術複雜度更高,但因其適應多任務需求的潛力,在長期市場容量上被寄予厚望。
相比仍在技術深水區的通用人形機器人,家用機器人因聚焦細分場景(如清潔、護理)而更早實現用戶價值轉化。以雲鯨智能為例,其2024年營收同比增長超130%,海外市場增速近700%並已盈利;臥安機器人雖尚未整體盈利,但虧損規模逐年收窄至307.4萬元(2024年),印證了賽道的經濟可行性。
行業分析指出,垂直場景的家用機器人通過解決用戶剛性需求(如每日清潔、安全監控)獲得更強付費意願支撐。而通用人形機器人受限於多模態技術瓶頸與成本問題,在C端市場的滲透仍需時間積累。兩者並非替代關係——前者為家庭提供「精準服務」,後者則代表技術長期發展的方向,二者在路徑探索中形成互補。
頭部企業正加速構建生態系統以提升競爭力。臥安機器人已推出42款產品覆蓋智能操控、養老護理等七大領域,並計劃通過軟硬體整合打造家庭服務閉環;樂享科技則布局AI視覺、機械臂控制等核心技術,強化通用機器人的場景適配能力。
政策層面,多地政府正將家用機器人納入智慧城市與銀髮經濟支持範疇,進一步推動技術落地。例如,北京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近期啟動的項目中,家庭服務類應用占比超過60%,凸顯市場需求導向。
總結
2025年的家用機器人行業呈現「資本活躍、形態多元、需求明確」的特徵。從融資熱潮到產品矩陣擴張,企業正通過差異化路徑搶占細分市場,並逐步向全場景智能中樞演進。儘管通用人形機器人的技術探索仍在進行中,但垂直領域家用機器人憑藉高成熟度與強剛需屬性,已成為消費級市場的先行者。未來,隨著AI算法、傳感器及能源效率的持續突破,這一賽道有望在家庭服務中釋放更大潛力,並為更複雜的人工智慧應用奠定基礎。
更多家用機器人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家用機器人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