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海南萬寧作為"中國東星斑之鄉",通過技術革新與產業鏈優化,在近年實現水產品產量和產值雙增。數據顯示,當地2023年水產品總產量達9.7萬噸,漁業總產值44.27億元,其中東星斑工廠化養殖產量突破1.5萬噸。隨著南繁水產種業賦能及養殖技術升級,這一特色水產產業正成為海南乃至全國水產經濟的重要增長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水產市場專題研究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在萬寧主產區,東星斑在建養殖面積已擴展至1800畝,投產後產能將翻倍。通過建立種質資源活體庫和抗病分子育種技術攻關,人工孵化成活率從早期不足2%提升至4%-6%,良種選育進入第三代。當前萬寧東星斑種苗存活率達70%,顯著高於行業平均水平。這種突破性進展為海南水產養殖向中高端轉型提供了核心支撐。
針對海水魚難捕撈的特性(池深達90厘米且魚體野性強),當地企業研發出精準投餵系統和智能監測設備。通過24小時水質調控與病害預警,有效解決了連續多代近親繁殖導致的品種退化問題。數據顯示,2023年萬寧水產品總產量同比增長7.5%,漁業產值增幅達27.1%。這種技術賦能使東星斑養殖成功突破傳統模式限制,在27-28℃恆溫環境實現穩定產出。
作為捕食性魚類,東星斑對餌料有特殊需求(偏好活體微生物和豐年蟲幼蟲)。目前當地已集聚150餘家經營主體構建完整鏈條,涵蓋種苗繁育到加工流通。龍頭企業正推進國產化餌料開發項目,目標實現從進口依賴轉向自主生產。同時通過建立標準化養殖體系,萬寧水產監管部門對東星斑實施全生命周期質量管控,確保產品市場溢價能力——2023年秋市價曾達每斤180元高位。
依託"中國東星斑之鄉"認證,萬寧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吸引多元投資。政府通過政企聯動機制完善冷鏈物流體系,並藉助線上線下渠道拓展消費市場。隨著海南自貿港建設推進,水產出口便利化措施進一步釋放產業潛能,預計2025年全省高端海水魚養殖規模將突破2萬噸。
總結
從種業創新到技術升級,再到產業鏈延伸,萬寧東星斑案例折射出中國現代水產養殖轉型方向。其核心經驗在於:通過科技賦能破解資源約束(如溫度敏感性、餌料依賴),藉助產業集群效應提升市場競爭力。在消費需求持續升級背景下,這類特色水產品將在中國水產經濟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預計2025年全國海水魚工廠化養殖產值有望突破300億元,進一步鞏固海南作為熱帶水產戰略要地的地位。
更多水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水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