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豬飼料具有易消化、高營養、適口性好等特點。我國豬飼料產量主要集中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廣東省、河南省、四川省和山東省等省級行政區,以下是2025年豬飼料行業現狀分析。
《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豬飼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3年,中國工業飼料總產量為32163萬噸,其中豬飼料產量達到14975萬噸,占全國工業飼料產量的46.56%,高於其他飼料產品,是工業飼料行業最大的產品類型。
2021年受到生豬養殖數量增長的影響,豬飼料產量超過1億噸,同比增長46.57%;2022年全國豬飼料產量達到13597.5萬噸,同比增長3.98%;2023年產量達到14975萬噸,同比上漲10.13%。2024年豬飼料前三季度產量達1.02億噸,同比下降6.8%。
2023年新希望、海大集團等五家企業的豬飼料銷售量均有增加。2023年5家上市公司豬飼料銷量合計達到2465.14萬噸,較2022年增長9.24%。2023年,新希望集團飼料產量達到2874萬噸,占全國飼料產量的8.94%,位列行業第一;海大集團和牧原股份飼料產量均超過2000萬噸,占全國飼料產量的6%以上,進入行業前三;溫氏股份、雙胞胎集團、正大股份等企業的飼料產量也處於行業領先水平。不過,2024年豬飼料市場低迷,企業面臨較大壓力,但仍有部分企業積極應對,如新希望前三季度海外飼料銷量同比增長近15%,海大集團上半年海外地區飼料外銷量同比增長超30%。
中國飼料行業代表性上市企業主要分布在廣東、四川、湖南等省份,其中廣東飼料企業上市公司較多,包括海大集團、粵海飼料、金新農、京基智農等。這些地區飼料產業發展較為成熟,產業鏈完善,擁有豐富的原料資源和市場需求,吸引了眾多飼料企業在此布局。
飼料下游養殖企業眾多,代表性企業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國聯水產等分布較為廣泛。養殖企業的分布受到市場需求、資源條件、政策支持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養殖企業會傾向於分布在靠近消費市場、交通便利、資源豐富的地區,以便降低運輸成本、獲取充足的飼料和水源等。
新希望、通威股份和大北農註冊資本超過40億元,處於頭部梯隊;海大集團等註冊資本超10億元,處於第一梯隊;禾豐股份等企業註冊資本處於5-10億元之間,處於第二梯隊。不同梯隊的企業在市場份額、技術研發、品牌影響力等方面存在差異,頭部梯隊企業通常具有較強的綜合實力和市場競爭力。
在豬料市場不景氣的背景下,海大、雙胞胎、力源、南寶等多家企業敏銳地捕捉到了禽料市場的潛力,積極擴大禽料布局,從而在2024年飼料市場的存量競爭中成功突圍。海大作為飼料行業的領軍企業,憑藉其強大的研發實力和市場拓展能力,在禽料市場取得了顯著的成績。2024年上半年,海大禽飼料外銷量同比增長約14%,其禽料產品在市場上深受養殖戶的認可。雙胞胎同樣在禽料市場發力,加速開拓禽料市場,舉辦禽料招商會,2024年禽料業績目標是年銷200萬噸。通過不斷優化產品結構、加強市場推廣,雙胞胎在禽料市場的份額逐漸擴大。鴨料龍頭企業南寶公司近年豬禽料並舉,各個品種飼料多元化發展,2024年飼料銷量實現歷史新高,非鴨料比例進一步提升。此外,部分企業還通過拓展海外市場、延伸產業鏈進軍生豬養殖業務等方式來應對市場競爭。
市場需求增長: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費結構的升級,對豬肉等畜牧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豬飼料行業現狀分析指出,這將帶動豬飼料市場的需求增長。
技術創新:科技的進步為豬飼料行業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例如,基因編輯技術、生物發酵技術等的應用,將有助於研發新型飼料產品,提高飼料的質量和營養價值。
政策支持:政府對農業和畜牧業的支持政策,如補貼、稅收優惠等,將為豬飼料企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同時,政府對環保和食品安全的重視,也將促使豬飼料企業加強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提高產品質量和安全性。
未來,飼料企業將繼續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研發新型飼料配方和生產工藝,提高飼料產品的營養價值和安全性。
更多豬飼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豬飼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