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今能源需求日益增長的背景下,石油開採技術的創新與發展顯得尤為重要。2025年,石油磺酸鈉作為一種關鍵的油田化學品,其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數十億元,年增長率保持在10%以上。石油磺酸鈉在提高油田採收率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複合驅技術中的應用,已成為當前研究與應用的熱點。本文通過對石油磺酸鈉複合驅技術的研究,探討了其在提高採收率方面的潛力和應用前景。
《2025-2030年中國石油磺酸鈉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石油磺酸鈉是一種性能優異的陰離子表面活性劑,廣泛應用於油田開採中。其具有很強的界面活性和與原油的良好配伍性,能夠有效降低油水界面張力,提高採收率。隨著油田開採難度的增加,傳統的驅油技術已難以滿足高效開採的需求。因此,開發新型複合驅油劑成為提高採收率的關鍵。石油磺酸鈉複合驅技術應運而生,通過優化石油磺酸鈉的配方和性能,開發出高效的複合驅油劑,以提高油田的採收率和經濟效益。
(一)石油磺酸鈉的合成方法
石油磺酸鈉市場分析提到石油磺酸鈉的合成是通過將減三線餾分油作為原料,使用發煙硫酸進行磺化反應,隨後通過氫氧化鈉溶液中和,得到石油磺酸鈉。這一過程不僅工藝簡單,而且原料來源廣泛,具有很強的工業應用價值。
(二)複合驅油劑的配方優化
通過實驗研究,發現將石油磺酸鈉與其他表面活性劑復配,可以顯著提高其增溶和界面性能。實驗中,通過篩選不同的表面活性劑,最終確定了以石油磺酸鈉為主劑,添加烷基苯磺酸鹽、木質素磺酸鈉和石油羧酸鹽的複合驅油劑配方。通過正交實驗優化,確定了最佳配比為:石油磺酸鈉:木質素磺酸鈉:石油羧酸鹽:烷基苯磺酸鹽:水=50:10:10:3:27。該複合驅油劑命名為YCQY-103,其界面張力可降低至1.353×10^-2mN/m。
(一)界面張力
界面張力是衡量驅油劑性能的關鍵指標之一。實驗結果表明,YCQY-103的界面張力在濃度為0.1%-0.5%時,均低於現有的磺酸鹽型驅油劑CDMP-2和某油田現場使用的驅油劑CQH-1。YCQY-103的最低界面張力值可達1.381×10^-2mN/m,表現出優異的界面活性。
(二)潤濕性能
潤濕性能對滲吸過程至關重要。通過接觸角測定,發現YCQY-103、CDMP-2和CQH-1在油濕表面岩心片上的接觸角分別為33.00°、32.50°和37.50°。YCQY-103的潤濕性能優異,能夠有效促進岩心表面由親油狀態轉化為親水狀態,有利於岩心潤濕反轉與滲吸的發生,從而提高採收率。
(三)滲吸性能
滲吸性能是評價驅油劑在無驅替速度情況下通過毛細管力置換原油的能力。實驗結果表明,YCQY-103的毛細管舉升高度為22mm,與CDMP-2和CQH-1相當。在靜態滲吸實驗中,YCQY-103的最終滲吸採收率為15.00%,顯著高於CDMP-2和CQH-1的10.91%和12.17%。這表明YCQY-103具有良好的滲吸性能,能夠有效提高採收率。
(四)岩心驅替性能
岩心驅替實驗結果表明,YCQY-103在不同滲透率的岩心中均表現出良好的驅油性能。在滲透率為10mD的岩心中,YCQY-103的增采率可達12.18%,顯著高於CDMP-2和CQH-1。此外,YCQY-103的最佳注入量為0.8PV,濃度為0.3%,在這些條件下,增采率最高。
四、結論
通過優化石油磺酸鈉的配方和性能,開發出的複合驅油劑YCQY-103在界面張力、潤濕性能、滲吸性能和岩心驅替性能等方面均表現出優異的性能。實驗結果表明,YCQY-103在滲透率為10mD的岩心中,注入量為0.8PV,濃度為0.3%的條件下,增采率可達12.18%。這一研究不僅為提高油田採收率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也為石油磺酸鈉在油田化學品中的應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支持。未來,隨著技術的進一步發展和應用,石油磺酸鈉複合驅技術有望在更多的油田中得到推廣和應用,為石油開採行業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更多石油磺酸鈉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石油磺酸鈉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