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深圳市海洋生產總值達5409.4億元,成為推動全市經濟增長的核心引擎。其中,油氣產業作為關鍵支柱,在增儲上產、技術創新及產業鏈協同方面表現尤為突出。本文通過多維度分析2025年的最新油氣統計數據及發展現狀,揭示深圳如何以油氣為支點撬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深層邏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油氣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上半年,深圳市主導的南海東部油田連續三年實現穩產2000萬噸以上,進一步鞏固了其作為國內重要油氣生產基地的地位。3月,深圳附近海域新發現惠州19-6億噸級油田,攻克埋深超4500米的超深層勘探技術難題,為未來十年增儲上產奠定堅實基礎。在基礎設施領域,「海基二號」亞洲第一深水導管架平台與「海葵一號」圓筒型FPSO(浮式生產儲卸油裝置)於2024年投產,成為支撐油氣開發的硬核裝備。
作為海洋經濟核心板塊,油氣業不僅貢獻了穩定產值,更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數據顯示,海洋工程裝備製造業與船舶工業在2024年實現穩步增長,其中海工裝備市場需求活躍,直接推動本地企業承接深水導管架、FPSO等高端訂單。同時,海洋交通運輸業依託港口網絡優勢,在油氣資源運輸環節發揮關鍵作用,助力深圳港成為華南地區能源物流樞紐。
2025年深圳市通過專項資金支持產業鏈協同創新項目,重點推動海洋油氣開發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例如,中海油主導的南海東部油田增儲上產工程引入數位化管理平台,實現生產能耗降低12%。政策層面,深圳同步推進「海洋產業專業園」建設,在深圳灣生態科技園打造首個聚焦油氣裝備的研發測試基地,並聯合大鵬新區啟動大鵬灣海洋綜合試驗場首期建設,為智能水下機器人、新型傳感器等油氣勘探配套設備提供開放水域測試場景。
深圳通過「引進來」與「走出去」雙線並行擴大油氣產業影響力。2025年,市海洋發展局聯合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優勢,支持涉海企業利用債券融資拓展海外市場;同時,與江門簽署合作協議,在海洋科技、資源開發等領域形成跨區域協同創新網絡。此外,深圳新能源船舶產業聯合會等行業協會的成立,進一步整合產業鏈資源,推動油氣運輸裝備向智能化、綠色化疊代升級。
結語
2025年深圳市海洋經濟在油氣領域的亮眼表現,既體現在超深層勘探技術突破與產能穩定增長的數據中,也反映於全產業鏈協同創新和國際化布局的戰略成效。隨著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及測試平台等基礎設施完善,深圳正加速構建以油氣為支柱、多產業聯動的現代海洋經濟體系,為全國能源安全與高質量發展提供「先行示範」樣本。
更多油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