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運動服飾行業持續細分化發展,瑜伽品類憑藉其對女性健康生活方式的精準觸達,在中國市場展現出強勁增長動能。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中國瑜伽相關市場規模已突破8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保持在15%以上。面對這一潛力賽道,國際品牌lululemon與本土新銳MAIA ACTIVE正展開差異化競爭,而安踏集團的入局更將行業格局推向新的轉折點。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瑜伽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作為最早深耕女性瑜伽市場的標杆企業,lululemon在2025財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市場營收達3.68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6.6億元),同比增長21%,門店網絡擴展至154家。值得注意的是,其戰略重心正從一線城市向二三線城市下沉,奧特萊斯渠道的布局加速了消費群體覆蓋。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MAIA ACTIVE,在被安踏收購後採取聚焦策略:一方面砍掉戶外等非核心品類,將產品矩陣壓縮至瑜伽相關領域;另一方面嚴控門店擴張節奏,2025年計劃維持約55家線下店規模,重點布局北上廣深等核心城市商圈。這種"小步快走"模式使其在用戶心智中強化了"亞洲女性專屬瑜伽品牌"定位。
從產品定價看,MAIA ACTIVE天貓旗艦店熱銷單品(如399元瑜伽褲)與lululemon千元級運動夾克形成明顯區隔。這種差異不僅反映品牌調性區別,更折射出消費分級趨勢下兩個價格帶的市場需求:2025年數據顯示,300-600元價位段產品在瑜伽服飾市場占比提升至41%,顯示出中端市場的崛起潛力。
值得關注的是,儘管MAIA ACTIVE天貓粉絲量(135萬)僅為lululemon(510萬)的四分之一,但其年輕客群增速顯著——25-35歲消費群體貢獻了68%的銷售額,這部分人群正是推動瑜伽文化本土化的核心力量。
通過整合亞瑪芬旗下始祖鳥的技術資源和狼爪品牌的戶外基因,MAIA ACTIVE正在構建差異化的競爭壁壘。2025年Q1財報顯示,包含該品牌在內的"其他品牌"零售額同比激增65-70%,印證了精準定位的有效性。而安踏為MAIA ACTIVE規劃的"亞洲女性瑜伽專家"路線,本質上是在複製FILA成功經驗——通過細分領域建立品類領導地位後再尋求擴張。
反觀lululemon,在營收增長放緩壓力下(國際業務增速19%),正嘗試突破傳統邊界:2025年營銷活動啟用男演員與健身達人組合,意圖打破"女性專屬"認知;同時推出聯名系列拓展運動場景外延。這種戰略轉型雖帶來市場關注度,卻也引發核心用戶對品牌定位稀釋的擔憂。
技術端,智能面料研發成為競爭新賽道。MAIA ACTIVE近期推出的動態支撐科技專利已應用於80%的核心產品線;lululemon則通過收購運動科技初創公司強化護城河。渠道方面,線下體驗店的瑜伽課程融合模式持續深化:截至2025年6月,頭部品牌平均單店每月舉辦12場免費教學活動,將健身場景與消費場景深度融合。
總結
中國瑜伽市場正經歷從高速增長到精耕細作的關鍵轉型期。lululemon憑藉先發優勢鞏固高端地位的同時面臨多元化挑戰,而MAIA ACTIVE通過聚焦策略快速搶占中端市場份額。隨著安踏生態資源的持續注入以及本土品牌技術壁壘的提升,預計2025年中國瑜伽服飾市場規模將突破1000億元,行業競爭將更多體現在場景創新、科技賦能與用戶社群運營等維度。未來的市場格局演變,既考驗品牌的精準定位能力,也依賴對消費分級趨勢的深刻洞察。
更多瑜伽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瑜伽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