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雙碳"目標驅動下,中國廢塑料回收與資源化利用產業正迎來關鍵發展機遇期。據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廢塑料產生量突破6000萬噸,但綜合利用率僅為30%左右,行業發展空間巨大。隨著政策支持力度持續加碼和環保技術不斷升級,以惠城環保為代表的化工企業正通過創新模式加速產業轉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廢塑料行業運營態勢與投資前景調查研究報告》指出,2025年7月11日,惠城環保控股子公司在廣東揭陽投建的"20萬噸/年混合廢塑料資源化綜合利用示範性項目"正式進入試生產階段。該項目總投資達15億元,構建了從"廢塑料-循環化工原料-高端材料"的綠色產業鏈閉環。通過將混合廢塑料轉化為高附加值產品,預計每年可減少約30萬噸原生資源消耗,同時形成新的利潤增長點。
當前我國廢塑料處理產業呈現顯著的投資熱潮。從政策層面看,《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動方案》明確要求到2025年廢塑料回收率達到45%,再生利用產能突破1800萬噸/年。在資本市場上,2024年環保行業融資額同比增長67%,其中超過30%投向了廢塑料處理領域。惠城環保此次項目的順利推進,標誌著企業已搶占技術制高點,在政策紅利窗口期獲得先發優勢。
儘管行業前景廣闊,但項目全面達產仍面臨諸多現實考驗。從市場需求看,2023年再生塑料市場滲透率僅為18%,下游應用場景拓展速度滯後於供給端建設節奏。同時,原材料價格波動和環保監管趨嚴帶來的成本壓力也不容忽視。惠城環保的財務數據顯示,其資產負債率在2024年回升至68.38%,顯示企業正通過多元化融資渠道應對擴張需求。
項目投產後,預計可形成每年20萬噸廢塑料處理能力,對應年產值約15億元。這種"再生原料-高端材料"的鏈條設計,成功將傳統環保業務向高分子材料領域延伸。數據顯示,惠城環保近三年營收實現跨越式增長,從2022年3.63億元躍升至2024年11.49億元,但淨利潤波動明顯(2024年同比下滑69.25%),反映出行業技術疊代和成本控制的雙重挑戰。
綜上所述,在政策支持與市場需求雙重驅動下,廢塑料資源化利用已成為化工行業的新增長極。惠城環保通過大南海項目的實施,既響應了國家循環經濟戰略方向,也為自身開闢出更具競爭力的發展路徑。但隨著行業進入規模化發展階段,企業需在技術升級、成本控制和市場開拓方面持續發力,方能把握住這場綠色經濟變革帶來的發展機遇。
更多廢塑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廢塑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