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我國化肥產業加速向綠色高效轉型,重點企業在新型肥料研發、精準施肥技術研發及集約化服務模式創新中持續發力。針對南方水稻種植區土壤特性與作物需求,一批具有代表性的肥料產品已實現技術升級,並在多地農業生產實踐中取得顯著成效。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肥料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7月,江西省樂平市供銷系統組織的多場測產活動顯示,「贛供」品牌46%(18-10-18)海藻酸型水稻專用肥在早稻生產中表現突出。該肥料由某重點企業研發,通過科學配比氮磷鉀養分,並創新性添加海藻酸及鋅、鎂等微量元素,有效提升了作物抗逆性和肥料利用率。
樂港鎮示範田數據顯示,種植500畝優質稻品種「桃秀優美珍」的農戶採用該肥料後,實測濕谷畝產達1457.49斤,創歷史最高水平。按當前每斤1.15元的收購價計算,每畝毛收入達1676元,扣除成本後純收益為682元/畝,經濟效益顯著提升。同期,在浯口鎮兩處示範田中,300畝和96畝早稻分別實現濕谷畝產1417.65斤與1531.25斤,進一步驗證了肥料的增產效果。
該產品的推廣依託供銷系統農資集采直供體系,通過減少中間流通環節直接面向種植戶供應,既降低了採購成本,又確保了產品品質。重點企業結合大數據分析和區域農業需求,優化供應鏈管理,使農戶獲得價格更低、質量更優的肥料選擇。
據測算,採用該模式後,農戶每畝肥料採購成本較傳統渠道降低約15%,同時因產品效能提升帶來的增產收益進一步擴大了綜合效益空間。這種「降本+提質」的雙向驅動機制,為南方水稻主產區實現穩糧增收提供了可行路徑。
當前重點企業正基於市場需求深化技術攻關,計劃開發更多適配不同作物生長周期的專用肥料產品,並配套智能化施肥指導系統。同時,通過延伸集采直供鏈條至農技培訓、田間管理等環節,構建「農資+服務」一體化解決方案,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肥料產業的技術創新與模式革新,在保障糧食安全方面展現出強勁動能。「贛供」系列產品的實踐案例表明,通過精準研發與高效服務體系的結合,既能解決傳統種植中的養分浪費問題,又能助力農戶實現增產增收目標。未來隨著重點企業持續加大研發投入並優化服務網絡,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將獲得更堅實的物質和技術支撐。
更多肥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肥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