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手機殼是用於保護手機免受損傷的配件,通常由塑料、矽膠、金屬、皮革等材料製成。隨著智慧型手機的不斷普及對於手機殼的需求量也在進一步增加。以下是2025年手機殼市場現狀分析。
(一)市場規模
《2025-2030年中國手機殼行業市場深度研究及發展前景投資可行性分析報告》2023年全球手機殼市場規模達$256億美元,2024年市場規模增長至$285億美元(CAGR5.8%)。全球占比中國供應全球75%以上手機殼,深圳/東莞/義烏為三大產業帶。2023年中國手機殼出口額$182億,同比增長12%,但利潤下滑至8-15%(匯率/運費擠壓)。
2023年中國手機殼市場規模達數百億元,出貨量超2200億件,同比增長14%。IMD(模內裝飾)技術手機殼市場增長顯著,2023年規模達120億元,預計2025年擴至160億元,CAGR約12%。消費者年均購買1.8次手機殼,30歲以下年輕人頻率更高(年均2.2次)。
(二)市場驅動因素
手機殼市場現狀分析顯示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消費者對手機殼的需求不斷增加,手機殼成為保護手機的重要配件。消費者對於手機殼的個性化需求日益增強,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根據自己的喜好定製手機殼,推動市場多樣化發展。手機殼的主要功能是保護手機免受碰撞、刮擦、摔落等損害,這一需求驅動了市場的增長,尤其是對於高價智慧型手機的保護需求。
(一)市場競爭
目前,手機殼領域的競爭已經愈發激烈。除了傑美特等專注細分賽道的企業外,還有許多手機品牌也在爭奪市場份額。同時,高價手機殼市場尚未成熟,而低價成本的不斷壓縮也加劇了競爭的激烈程度。這些因素都可能迫使相關企業調整經營方向及策略。
(二)市場供應
手機殼市場現狀分析提到手機殼市場的繁榮已然形成,其市場規模巨大,每年可達225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1575億。在淘寶天貓等電商平台上,手機殼商家數量眾多,從實惠的9.9元包郵款到高端的品牌設計款,應有盡有,共同瓜分這一千億市場。這一市場繁榮的背後,是眾多企業的爭相湧入。數據顯示,我國有近6300家企業的經營範圍涵蓋「手機殼、手機外套」業務。廣東省成為手機殼相關企業的聚集地,其中深圳以超過4100家的企業數量領跑全國,占據了半壁江山。
(一)市場競爭
CASETiFY(聯名款策略,年均銷售超300萬件)、OtterBox(防摔技術領先)、Spigen(性價比高)占據高端市場。華為、小米、OPPO、vivo等手機廠商推出自有品牌手機殼;倍思、綠聯、圖拉斯等配件品牌通過技術創新(如軍工級防摔、氣囊設計)提升競爭力。
(二)市場發展
隨著智慧型手機逐步成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手機殼的需求也隨之上升。特別是隨著智慧型手機尺寸的增大,手機殼不僅是保護手機的重要工具,還成為了消費者個性化的表達方式。手機殼的種類繁多,包括保護型、裝飾型、功能型(如帶卡槽、支架等)等。消費者對手機殼的需求不僅僅停留在保護性上,外觀設計和材質選擇也成為了市場的一大亮點。定製化手機殼市場的出現,讓消費者可以根據個人喜好設計獨一無二的手機殼。
總體看來,手機殼市場前景廣闊,隨著消費者對個性化、環保等需求的增加,市場將持續擴展。
更多手機殼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手機殼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