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截至2025年8月14日,中國光電顯示產業在複雜市場環境下呈現顯著分化。上半年總投資規模約1035億元,同比下降26.7%,反映出行業在技術疊代與產能調整中的深度博弈。各細分領域表現迥異:傳統顯示面板投資占比仍居首位但增速放緩,MLED賽道面臨結構性調整,而光電材料領域逆勢增長凸顯戰略地位。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的雙重作用下,產業鏈上下游正經歷新一輪價值重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十五五光電行業發展研究與產業戰略規劃分析預測報告》指出,2025年上半年,光電顯示面板領域以451億元的投資額位居首位,占總規模的43.6%。儘管同比降幅達18.3%,但仍為行業核心支柱。這一數據表明,在全球產能過剩及技術升級壓力下,企業正通過優化產線、聚焦高端產品應對競爭。政策層面,國家對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支持與地方補貼調整形成雙重影響,促使廠商在成本控制和創新投入間尋求平衡。
Mini/Micro LED(以下簡稱MLED)以238億元投資額位列第二,占比23.0%,但同比下降48.5%。這一波動反映行業在技術成熟度與市場需求間的矛盾:儘管MLED被視為下一代顯示技術方向,其量產成本高、產業鏈配套不足等問題仍制約規模擴張。政策對新型顯示技術的專項扶持,疊加消費電子市場回暖預期,或為後續增長提供支撐。
光電模組領域上半年投資額174億元,同比下降37.8%,占比降至16.8%。這表明行業正從單純產能擴張轉向精細化發展,企業更關注高附加值產品的研發與集成能力提升。例如,車載顯示、AR/VR設備等新興應用場景對模組性能的要求提高,推動企業加速技術疊代以應對市場競爭。
作為唯一實現正增長的細分領域,光電材料上半年獲得160億元投資,占比提升至15.5%。這一趨勢印證了產業鏈核心環節的重要性——關鍵材料的國產化率不足曾是行業短板,政策對半導體、顯示基材等領域的專項補貼與研發支持,加速了本土企業的技術突破。例如,OLED發光材料和高純度靶材的自主供應能力提升,有效降低了對外依賴風險。
2025年上半年中國光電產業投資數據折射出行業發展的核心邏輯:在政策引導和技術變革的雙重驅動下,傳統領域面臨產能優化壓力,而上游材料與新興技術賽道則因戰略價值凸顯獲得資本傾斜。未來,市場需求分化、國際競爭加劇以及國產替代加速將推動產業鏈進一步整合,企業需通過技術創新與差異化布局鞏固競爭優勢。隨著國家「十四五」規劃中對光電產業的持續加碼,行業有望在結構性調整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更多光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