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5年夏季,韓國農產品市場面臨極端氣候與政策調整的雙重挑戰。高溫、暴雨等極端天氣導致主要農產品減產,疊加供應鏈波動和進口策略變化,推高了參雞湯、蔬菜水果等民生食品價格。政府緊急出台儲備投放、補貼優惠等措施以緩解壓力,但行業分析顯示後續仍需系統性優化供需結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農產品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2025年7月,韓國遭遇極端高溫與暴雨災害,導致農產品供應顯著收縮。數據顯示,肉雞產地價格同比上漲25%至每公斤1954韓元;西瓜批發價飆升45.4%,達3300韓元/公斤;番茄零售價突破6716韓元/公斤(+42.6%),白菜價格也同比增長11.2%。極端天氣直接造成農業災害:暴雨淹沒農田超2.9萬公頃,酷暑與洪澇疊加導致超過140萬隻家禽死亡。
7月韓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整體同比上漲2.1%,但食品及非酒精飲料價格漲幅達3.5%。零售端,白桃價格同比上漲25.1%至每10個21133韓元,高價水果消費明顯減少。首爾市民反饋顯示,家庭開始調整採購策略,優先保障必需品支出。
為遏制價格波動,韓國企劃財政部於8月擴大幹預力度:
漢城大學經濟學者指出,當前漲價反映了韓國農產品生產對極端天氣的脆弱性,需從物流效率提升和產業鏈優化入手構建系統性解決方案。例如,強化溫室種植技術以減少氣候依賴,並通過數位化平台縮短生鮮流通環節。
2025年韓國農產品市場在極端氣候與政策調整中呈現顯著波動。短期內政府干預有效緩解了民生壓力,但長期需通過技術創新和供應鏈改革增強抗風險能力。未來行業動態將高度關聯氣候變化趨勢及政策執行效能,在保障供應穩定的同時平衡生產者與消費者利益。
更多農產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農產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