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我國環保產業在"雙碳"目標驅動下持續深化轉型,但受宏觀經濟波動和市場競爭加劇影響,部分企業面臨盈利壓力。國家電投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遠達環保近期披露的半年度業績預減公告顯示,其淨利潤同比大幅下滑,折射出環保企業在政策環境變化中的挑戰與機遇並存現狀。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環保行業重點企業發展分析及投資前景可行性評估報告》指出,國家"十四五"環保規劃持續加碼污染治理力度,但工程類環保項目回款周期延長問題凸顯。遠達環保上半年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1,531萬元,同比驟降70%,扣非淨利潤938萬元降幅達81%。這一業績波動主要源於控股子公司參與的大冶工程項目受總包方破產影響,計提減值損失約2,739萬元。數據顯示,該項目涉及的江蘇鯤鵬環保工程公司被裁定破產清算,暴露出環保工程領域供應鏈風險傳導機制的脆弱性。
環保企業普遍面臨項目墊資比例高、客戶信用周期長等經營痛點。遠達環保對關聯方應收款項的全額計提,反映出環保工程總包模式下的資金鍊傳導機制缺陷。截至2024年末,公司資產負債率雖從46.83%降至41.23%,但應收帳款風險仍需警惕。對比近三年財務數據可見:
在政策推動下,遠達環保持續拓展脫硫脫硝工程、催化劑再生及新能源領域業務。其參股的風電項目(如密山市三家風力發電公司)和生態能源子公司,體現了向綜合環境服務商轉型的戰略意圖。但2025年上半年的業績波動表明:
1. 技術壁壘不足:核心環保工程業務仍受制於傳統EPC模式風險;
2. 新興領域滲透率待提升:水務運營、催化劑再生等業務尚未形成規模效應;
3. 政策紅利兌現周期長:"雙碳"目標帶來的市場機遇需要更長時間沉澱。
根據行業動態及遠達案例分析,2025年環保產業發展呈現三大趨勢:
環保產業轉型期的陣痛與突破方向
遠達環保上半年業績波動既是企業個體經營問題,更是當前環保行業結構性調整的真實寫照。在政策持續加碼與市場需求升級雙重驅動下,環保企業需強化風控體系、加速技術疊代,並把握新能源耦合發展的戰略機遇。未來三年,能否實現從工程承包商向綜合環境服務商的質變,將成為決定行業參與者市場地位的關鍵因素。(本文數據來源:遠達環保2025年半年度業績預減公告及天眼查公開信息)
更多環保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環保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