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全球科技競爭加速向智能化領域縱深推進,我國在人工智慧終端領域的戰略布局持續深化。國務院《關於深入實施「人工智慧+」行動的意見》明確提出推動智能終端"萬物智聯",其中智慧型手機作為核心載體,在2025年展現出技術突破與政策紅利共振的發展態勢。行業數據顯示,上半年AI手機、電腦等終端產品已超百款面世,成為數字經濟新增長極。本文聚焦智慧型手機領域,解析其技術演進路徑及產業政策環境對市場發展的關鍵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手機行業市場深度研究與戰略諮詢分析報告》指出,2025年我國智慧型手機發展迎來歷史性轉折點,《意見》首次將"人工智慧手機和電腦"納入國家戰略體系,標誌著終端設備從"功能互聯"向"自主智能"的跨越。政策明確要求通過數位技術賦能製造業轉型,培育經濟增長新動能。國家數據局數據顯示,今年前七個月已落地實施137項AI終端專項扶持計劃,重點支持5G+AI晶片、多模態交互等核心技術攻關。
在政策推動下,智能手機產業鏈加速重構:頭部廠商持續向上下游延伸布局,華為通過鴻蒙生態構建端雲一體的智能體驗;聯想推出天禧個人超級智能體系統,實現跨終端協同。行業分析顯示,2025年中國AI手機市場出貨量預計達1.18億台(同比增長59.8%),占整體市場份額40.7%,成為拉動消費的核心力量。
當前智慧型手機已突破傳統硬體參數競爭,轉向場景化體驗創新。技術層面呈現三大特徵:
1)智能架構重構:AI晶片組實現算力本地化部署,運算速度較前代提升3-5倍;
2)感知交互升級:動態視覺識別、多模態人機對話等技術滲透率達76%(上半年數據);
3)生態協同能力:通過智能家居中樞功能連接超10類智能設備,構建全場景互聯體驗。
市場研究顯示,搭載AI原生系統的智慧型手機在25歲-40歲用戶群體中接受度達89%,顯著推動消費電子市場結構轉型。頭部廠商正加速推進"手機+PC+IoT"三位一體戰略,其中聯想AI PC本季度銷量已逼近上一財年全年水平,在筆記本市場占比突破33%。
政策與技術的雙重驅動下,智慧型手機產業呈現三大增長極:
但發展仍面臨算力分配、數據安全等挑戰。行業數據顯示,當前AI手機平均能耗較傳統機型增加18%,亟需突破散熱技術瓶頸。政策層面正通過"智能終端綠色製造專項計劃",引導企業研發液冷系統等節能方案。
2025年智慧型手機市場已進入"軟硬融合"新階段,產業鏈上下游加速構建協同創新體系:晶片廠商推出專用AI處理器提升本地運算效率;作業系統開發商強化跨終端兼容性;內容服務商開發定製化智能應用。中國信通院最新研究顯示,預計到2026年AI手機滲透率將突破65%,帶動相關產業規模超8000億元。
從全球視角看,我國智慧型手機企業正通過技術創新重塑競爭格局。在近期國際展會上,摺疊屏AI手機、AR眼鏡等新品引發廣泛關注,彰顯中國智造的全球影響力。隨著"人工智慧+"戰略持續深化,智慧型手機作為智能社會的核心入口,將在工業網際網路、智慧醫療等領域釋放更大價值空間。
2025年是中國智慧型手機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之年,在政策紅利與技術突破雙重驅動下,行業正經歷從硬體競爭向生態構建的範式轉變。隨著算力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和應用場景持續拓展,智慧型手機不僅是通信工具,更成為人工智慧落地的重要載體,其發展進程將深刻影響未來十年數字經濟格局。
更多手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手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