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政策驅動與技術突破的雙重背景下,中國醫藥產業正經歷結構性調整。2025年前8個月,國家醫保目錄更新、集采擴圍等政策持續影響行業格局,而創新藥企憑藉研發成果加速國際化布局。在此環境中,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宏漢霖自主研發的地舒單抗注射液接連取得里程碑進展,成為觀察中國醫藥企業全球競爭力的重要樣本。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醫藥行業市場調查研究及投資前景分析報告》指出,9月1日公告顯示,復星醫藥旗下產品HLX14以兩項規格(60 mg/mL和120 mg/1.7mL)獲美國FDA批准上市,商品名分別為BILDYOS和BILPREVDA。該藥物適用於骨質疏鬆症治療及預防骨相關事件,在歐洲、加拿大已進入審評階段,並獲得EMA積極意見。截至2025年7月,該項目累計研發投入約3.23億元人民幣。
這一進展標誌著中國生物類似藥研發能力的提升。通過與Organon LLC達成授權合作(覆蓋美國以外全球市場),復星醫藥將共享商業化收益,同時面臨跨國藥企原研產品的市場競爭壓力。數據顯示,地舒單抗原研藥全球銷售額已突破百億美元量級,但生物類似藥的加速入場正重塑細分領域格局。
從復星醫藥近年業績看(2022-2024年),公司營業收入分別為439.52億元、414.00億元和410.67億元,同比增速呈現"增長→下滑→微降"趨勢。歸母淨利潤則波動顯著:從37.31億降至23.86億後回升至27.70億。資產負債率維持在48%-50%區間,顯示其財務結構相對穩健。
企業風險方面,天眼查數據顯示累計存在超7,800條關聯風險提示,涵蓋法律訴訟、經營異常等多重維度。這反映出醫藥企業在研發周期長、政策敏感度高的行業特性下,需持續平衡創新投入與合規管理的關係。
當前中國醫藥產業正經歷"創新驅動+國際化雙輪驅動"階段。國家對生物醫藥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大,2025年醫保談判目錄新增抗腫瘤藥等13類創新藥物,同時加快境外臨床數據認可進程。這對復星醫藥這類擁有全球化管線的企業形成利好。
然而挑戰並存:一是生物類似藥價格競爭加劇,二是海外市場准入標準差異帶來不確定性。例如HLX14在美國獲批後,其商業化表現將直接受制於Organon LLC的渠道能力及原研藥專利布局情況。此外,企業參股25家子公司形成的多元化業務矩陣(涵蓋診斷、器械等),需在政策環境變化中維持協同效應。
復星醫藥通過地舒單抗注射液的國際化突破,展現了中國醫藥企業在生物類似藥領域的技術積累與全球資源整合能力。然而在行業增速放緩、政策動態調整的背景下,企業仍需應對研發投入回報周期長、跨國市場競爭加劇等挑戰。未來其發展路徑將緊密關聯國家醫藥創新戰略導向及國際藥品市場的准入規則演變,持續考驗著企業的戰略定力和運營韌性。
更多醫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醫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