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在全球化工產業的宏大版圖中,氯化鈣作為一種至關重要的無機化合物,憑藉其獨特的物理化學性質,如出色的吸濕性以及能夠有效降低冰點等特性,在眾多行業領域中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已然成為工業生產、日常生活以及前沿科技發展進程里的關鍵支撐要素。近年來,受益於全球經濟的穩健復甦以及新興市場的蓬勃發展,氯化鈣市場規模呈現出持續上揚的積極態勢,展現出廣闊的市場前景。以下是2025年氯化鈣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在「雙碳」目標驅動下,中國氯化鈣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向質量效益轉型的關鍵期。《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氯化鈣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顯示,2025年上半年,行業呈現「產量增長、價格探底、利潤承壓」的典型特徵。全國氯化鈣產量達181.75萬噸,同比增長9.94%,這一增長主要得益於基礎設施建設的加速。道路除冰、建築工程防凍等領域需求激增,推動工業級氯化鈣應用場景持續擴容,為產量的提升提供了堅實的市場支撐。
價格方面,2025年6月底市場均價跌至672元/噸,同比降幅25.33%,創近四年新低。成本端,石灰石、鹽酸等原料價格持續走低,其中鹽酸單季跌幅達18%,直接壓縮了生產成本。然而,價格跌幅遠超成本下降幅度,形成了「增產不增利」的悖論。這反映出市場競爭的激烈程度,企業為爭奪市場份額主動降價,進一步加劇了利潤擠壓。
2025年1 - 5月,氯化鈣出口量50.23萬噸,同比增長2.54%,但出口金額5.75億元,同比下降10.56%,顯示出國際市場以價換量的特徵。這表明在國際市場上,中國氯化鈣產品面臨著較大的價格競爭壓力,企業需要通過降低價格來維持出口量的增長。
作為中國氯化鈣行業龍頭,山東海化在2025年固體氯化鈣年產能達42萬噸,居全球首位。公司採用電解法生產醫藥級氯化鈣,純度突破99.9%,並通過噴霧乾燥法將單位能耗降低18%,工藝水平行業領先。同時,公司積極響應「雙碳」政策,通過鹽湖提鋰副產物氯化鈣項目實現資源循環利用,2025年鹽湖提鹽法成本較傳統工藝降低22%。其「零手動」智能工廠改造使氯化鈣產線操作頻次下降90%,蒸汽消耗持續優化,年綜合效益超2000萬元。不過,2024年山東海化氯化鈣產品營業收入為3.23億元,同比下降13.45%,這可能與市場價格波動、競爭加劇等因素有關。
天際股份布局鋰電池電解質添加劑,其六氟磷酸鋰聯產氯化鈣項目提高了企業營收,技術紅利驅動估值溢價。這體現了企業通過多元化布局和技術創新來提升自身競爭力。蘇鹽井神生產的氯化鈣產品在2025年被認定為國家專利密集型產品,彰顯了企業在技術研發和智慧財產權保護方面的成果,有助於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附加值。
隨著下遊行業的不斷發展,氯化鈣的需求結構將持續優化。除了傳統的道路除冰、建築工程防凍等領域,新興領域如鋰電池、新能源等對氯化鈣的需求將逐漸增加。例如,天際股份的六氟磷酸鋰聯產氯化鈣項目,就是氯化鈣在鋰電池領域應用的體現。未來,隨著新能源產業的快速發展,氯化鈣在鋰電池電解質等方面的應用有望進一步擴大。
技術創新將是氯化鈣行業未來發展的關鍵驅動力。企業將不斷加大在生產工藝、產品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發投入,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品純度和質量。如山東海化採用電解法生產醫藥級氯化鈣,並通過噴霧乾燥法降低能耗,體現了技術創新對產業升級的推動作用。未來,更多先進的技術將應用於氯化鈣生產,促進產業向高端化、綠色化方向發展。
在「雙碳」目標的驅動下,綠色發展將成為氯化鈣行業的主流趨勢。企業將更加注重資源循環利用、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採用更加環保的生產工藝和原材料,減少對環境的影響。山東海化的鹽湖提鋰副產物氯化鈣項目就是資源循環利用的典型案例,未來更多企業將效仿這種模式,實現可持續發展。
綜上,2025年中國氯化鈣行業在經歷轉型陣痛的同時,也蘊含著諸多發展機遇。企業應抓住技術創新、需求結構優化、綠色發展等關鍵因素,積極應對市場競爭和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
更多氯化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氯化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