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貿易關係持續波動的背景下,2023年下半年至2024年中國小家電出口企業面臨關稅政策頻繁調整的挑戰。最新數據顯示,儘管部分企業嘗試通過海外設廠分散風險,但中國仍憑藉產業鏈優勢穩居全球核心生產基地。本文結合海關統計與行業動態,分析當前小家電市場的應對策略及未來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小家電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2025年1-8月,中國攪拌器、榨汁機、烤麵包機等廚房小家電出口額同比均出現下滑,其中對美出口下降是主要拖累因素。儘管東南亞國家試圖通過成本優勢吸引投資,但實際數據顯示:馬來西亞工廠工人月薪已升至3700-3800元人民幣,廠房租金達每平方米9美元,綜合製造成本比中國高出約15%。某廣東小家電企業負責人表示,在關稅差異不顯著時,海外設廠的性價比有限。
儘管柬埔寨和馬來西亞近年吸引大量外資,但當地配套能力不足的問題凸顯。例如,馬來西亞工人工資半年內上漲7%-8%,疊加租金增長,進一步壓縮利潤空間。某順德咖啡機出口企業指出:「美國客戶占比高的公司被迫考慮海外設廠,但我們僅將15%-20%產能面向美國市場,因此更傾向於觀望。」寧波地區3000餘家小家電企業中,實際選擇東南亞建廠的不足20家,多數中小企業因遠程管理難度及產業鏈依賴性而暫緩行動。
行業龍頭已提前在海外建立生產基地。以某印尼工廠為例,其通過保稅區政策實現原材料進口和成品出口便利化,在2025年8月單月即向美國出口超69萬件小家電(如攪拌機、空氣炸鍋等),創收1560萬美元。相比之下,中小企業更傾向「輕資產」策略:一方面通過產品創新提升附加值,另一方面開拓歐洲、東南亞等多元化市場以對衝風險。
海關數據顯示,廚房小家電對美出口下滑已成為拖累整體數據的關鍵因素。業內人士認為,在貿易環境不確定性加大的背景下,企業需強化自主創新與全球化布局能力。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短期內可通過產品差異化和市場多元化緩解壓力;長期則需評估海外投資的綜合成本(包括供應鏈匹配度、管理難度等),而非單純依賴關稅優勢。
2025年中國小家電出口正經歷結構性調整:龍頭企業通過海外設廠分散風險並捕捉區域增長機遇,而中小企業則依託國內產業鏈競爭力,在保持靈活性的同時探索新興市場。儘管關稅波動帶來短期壓力,但行業整體仍展現出韌性——數據顯示,東南亞投資成本的快速攀升與墨西哥等地區配套不足的事實表明,中國在全球小家電製造領域的核心地位短期內難以撼動。未來競爭將更依賴技術疊代、品牌升級和供應鏈協同能力。
更多小家電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小家電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