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新聞紙限產未出陰影 政府調整政策解困

新聞紙限產未出陰影 政府調整政策解困

2009-01-01 09:16:0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慧聰紙業網】4000元,6000元,4000元……2008年至今的一段時間裡,新聞紙的價格從4000元每噸開始迅速上升至高點,隨後又跌至谷底,如經歷了一場「過山車」式的表演。如今,企業正在尋求新聞紙行業困局的破解之道。

    「以前原料主要是靠進口,現在為了降低成本,國廢開始運用於生產。」6月2日,國內最大的新聞紙生產企業華泰集團相關負責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

    另有消息人士告訴本報記者,目前商務部也正在牽頭調整包括新聞紙在內的紙業出口政策。一場關於國內新聞紙產業的「保衛戰」正在展開。

    新聞紙的價格過山車

    蔣先生是廣州省眾多紙業的一級代理商,這其中包括華泰、晨鳴這樣的國內新聞紙生產的龍頭企業。從2008年開始,新聞紙價格一路高高低低讓蔣先生頗感疑惑。

    從2008年1月份開始,國內主要的新聞紙生產商將其新聞紙價格從4800元/噸開始連續四次提價,到6月份價格已經漲到6000元每噸,累計漲幅達到了31.25%.

    「作為代理商,當時我們在終端市場上能賣到6100元/噸。」蔣先生告訴本報記者。

    根據光大證券造紙行業分析師程杲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新聞紙生產企業約為3000家左右。「如果效益好,這些企業就滿負荷加班加點生產。這樣產能就會有很大的波動。」程杲說。

    程杲表示,去年之所以新聞紙的價格能攀升到6000元/噸,實際上與當時產能逐漸集中,新聞紙生產企業的話語權逐漸加大有關。在2008年6月份,新聞紙價格達到6000元/噸的時候,當時業內便有人士表示,這時候企業更多是提升毛利潤而不是化解上游成本的壓力。

    然而,從去年9月份開始,紙價開始一路下滑,蔣先生代理的新聞紙最低的時候大概賣到4400元/每噸到4500元/每噸。

    產能引起的供給量變動,只是影響價格的一個方面。事實上,影響新聞紙價格最重要的因素還要歸因於成本端美國廢紙的價格。

    據了解,美國廢紙是我國生產新聞紙的主要原料,約占整個成本的70%.美國廢紙價格的漲跌直接影響到了我國新聞紙生產的價格。

    根據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信息中心紙業專家郭永新提供的數據顯示,去年7月美國廢紙曾經一度漲到300美元每噸。「但是到了去年11月份,美國廢紙的價格跌到了80到90美元一噸,因此國內新聞紙的價格也跟著回落了。」郭永新表示。

    到了今年2月份,新聞紙價格有了新的變化。「目前我們新聞紙的賣出價格在直供大客戶的情況下,為4000元左右,而在供給小一級市場商戶時,價格在4900元每噸到5000元每噸不等。」蔣先生告訴本報記者。

    「總體形勢還沒走出陰影」

    從今年2月下旬開始,業內一個整體的發現便是新聞紙需求的緩緩回升。華泰集團的上述人士也告訴本報記者,從第一季度後期開始,企業就恢復了正常,並表示僅4月份便完成利潤6000多萬元人民幣。

    「2月下旬開始國內的消費需求基本已經結束了負增長,雖然2、3、4三個月增長幅度只有2%-3%,但行業最低迷的時期已經過去。」郭永新對記者表示。

   「現在報紙媒體的廣告投放量明顯減少,另外由於一些報紙縮版,對紙的需求量有很大影響,目前新聞紙行業總體形勢還沒有走出陰影。」郭永新表示。顯然,整個行業的春天還遠遠沒有到來。

    來自中國報業協會調查數據顯示,2008年全國報紙總印量為1594億印張,同比減少2.45%,為16年來我國報紙印量首次下降。2008年全年耗用新聞紙358萬噸,較2007年的367萬噸減少2.45%.

    程杲則告訴記者,根據行業內的經驗,基本上新聞紙的消費增長幅度與GDP是同步的。「GDP每增長1%,新聞紙的消費量便增長0.9%-1.1%.」程杲說,未來經濟形勢的不確定性,增加了業內的憂慮。

    程杲提供的一份數據顯示,2009年前四個月國內新聞紙的消費量為147萬噸,2008年則為149.7萬噸。

    目前受通脹預期的影響,美廢價格正在逐漸走高。目前「美廢」價格基本在100多美元/每噸以上。為了緩解上游成本的壓力,國內的企業也開始尋求降低成本之道。

    「2000年以前,新聞紙的原料主要靠進口。為了降低成本,現在國內的廢紙也開始在生產中運用。」華泰集團的相關人士表示。據該人士透露,目前華泰集團生產的新聞紙中有10%-20%用的是國內的廢紙。

    「與"美廢『相比,國廢至少省去了運費這一塊,但是從整個行業來看,未來還是會長期依靠進口"美廢』。」郭永新表示。

    擬恢復廢紙加工貿易

    在需求端,出口的增長很可能成為新聞紙行業最後一根「救命稻草」。

    在產能總體過剩的情況下,出口的大幅縮減使得本已經過剩的產能雪上加霜。2008年4月,國家出台了取消貿易加工政策。之後,國內的新聞紙出口大幅下降。

    據郭永新介紹,2008年新聞紙的產量為461萬噸,出口36萬噸,同比減少了39.28萬噸。這將近百分之十的產能隨即更加凸顯了過剩的問題。2008年11月至12月,全行業都開始了限產工作。其中,像晨鳴、華泰這樣的新聞紙生產大戶開始把一部分生產線轉作文化紙。

    「華泰現在還沒有完全恢復。」上述與華泰有業務聯繫的蔣先生告訴記者。對此,華泰集團人士表示,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年第一季度限產是整個行業的事。

    目前,國內新聞紙加工企業正在積極呼籲恢復貿易加工政策。之前,國家有關部門認為出口的新聞紙可能存在環保等方面的危險,因此限制了其加工出口貿易。

    「新聞紙原料主要利用的是進口美國廢紙,不用造紙漿,因此不存在污染環境的問題。」郭永新表示。作為行業協會組織,事實上郭永新所在的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早在去年11月份,便向商務部提交了恢復包括新聞紙在內的紙張貿易的相關報告。

    一位與商務部有業務往來的人士稱,目前商務部正在牽頭調整貿易加工政策,並醞釀出口全額退稅。但該人士稱,商務部目前還需要和國家環保、財政等部門進行磋商,對於最後的結果該人士稱,恢復加工貿易和出口退稅的可能性很大。

    「目前看來,只有貿易政策變化才能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郭永新評價道。

更多新聞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聞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