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銷量上漲的同時,橡膠價格也輪番上漲,國內輪胎生產企業不是喜憂參半,而是面臨嚴峻考驗。
作為輪胎生產的主要原料,天然橡膠現貨價格從今年1月份到4月份的漲幅已經超過了45%。成本上升、提價困難、出口受阻,這「三座大山」對輪胎行業來說可謂壓力重重。
需求強勁 車市集體飄紅
各國汽車製造和經銷協會發布的3月份汽車銷量數據「集體飄紅」,全球汽車行業走出陰霾的預期,從需求方面助推了近期天然橡膠價格的上漲勢頭。
美國4月初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美國汽車銷量同比增長24%,達106.63萬輛,這也是2008年以來,美國汽車銷量第三次實現單月超過百萬輛。業內人士將美國汽車市場的復甦歸結於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經濟的復甦帶動了汽車需求的增長;另一方面則是豐田在召回事件爆發後,為了贏回客戶而出台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同時,其他汽車廠商在此情況下也紛紛推出優惠措施爭搶市場,共同作用下推動了汽車銷售。
與此同時,日本、法國、巴西、西班牙等國3月份的汽車銷售,也都出現了17%到60%不等的同比增長。上周五中汽協發布的數據顯示,3月份我國汽車產銷量均超過了170萬輛,再創歷史新高。
汽車銷售保持較高增幅,促進了橡膠需求,這在一定程度上拉高了天然橡膠的價格。
供給不足 橡膠價格屢創新高
與強勁的市場需求相比,橡膠供給明顯不足。
我國天然橡膠70%需要靠進口,我國只有海南和雲南兩個橡膠主產區,而旱情使得上述地區出現了一定的減產。同時旱情也波及了國際橡膠主產區東南亞地區的產量,現階段橡膠供應緊張,國際橡膠價格連創新高,天然橡膠現貨價格已經超過3300美元/噸,國內橡膠供給明顯不足。
中國海關總署4月1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10年1月至3月,中國進口天然橡膠(包括膠乳)49萬噸,同比增長30.3%。並且由於國際天然橡膠價格持續上漲,進口金額同比大增145.4%。其中3月份天然橡膠進口量為19萬噸,環比激增46.15%。
記者發現,與進口激增相對應的是,上海期貨交易所天然橡膠庫存量近幾個月卻持續下降,截至4月13日其庫存總計為36215噸,與4月1日的庫存量45115噸相比減少了8900噸。而今年二月初庫存量為103770噸。
國儲拋售意在控制橡膠價格
橡膠價格的不斷上漲,使得政府也認為有必要插手平抑。國家物資儲備局於4月14日以公開競價方式銷售了總計3萬噸的國家儲備天然橡膠。這是國儲局自2007年12月以來首次拋售橡膠,之前國儲局一直採取收儲政策。
金鵬期貨張曉磊對本報記者表示:「國儲此次拋膠有兩方面原因,其一是橡膠庫存的輪換,準備新膠入庫而賣出老膠;其二就是在市場供給緊缺時拋出國家儲備,調整市場供需失衡,以保護國內主要用膠行業,主要是輪胎、汽車行業的利益。」並且,他根據此次拋膠的背景與數量預計,此次政策調控將會給過高的膠價以充分的抑制。
但是由於此次拋售的橡膠多為儲存年限較長的老膠,部分還存在膠包受水或表面老化等質量狀況,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此舉不會對目前的行情產生較大影響。
同時,也有消息人士指出,此次國儲拍賣的3萬噸橡膠僅是開始部分,為化解價格壓力,政府還會有連續的措施出台,估計後續將有更大數量的國儲橡膠拍出。
究竟本次調控能否幫助輪胎及汽車行業擺脫高成本壓力,還有待觀察。
輪胎企業兩輪漲價
天然橡膠是輪胎生產的主要原材料,占其生產成本的50%左右,儘管其價格已經處在歷史高位,但國內輪胎製造商為跟進快速上升的汽車銷量而不得不搶貨。同時,為減小成本上漲帶來的經營壓力,國內輪胎企業已經掀起了年內的第二波漲價潮。
記者從昆明、山東、山西、河北等地的輪胎專營店和品牌4S店了解到,繼今年1月份出現了一次輪胎漲價後,現在第二輪漲價已經開始了。上述地區的輪胎價格已經出現了5%到9%不等的漲幅。
但是提價後,零售商也要考慮市場對提價的接受能力,其中一些零售商已經感受到市場需求在下降,開始嘗試自己消化,壓縮利潤空間。
中國橡膠工業協會輪胎分會秘書長蔡為民表示:「即使輪胎企業提高出場價,也只能抵消部分成本上漲壓力,遠遠趕不上原材料價格上漲的速度。」
另外,不少企業為滿足旺季需求而大量購進天然橡膠,一旦橡膠價格出現下跌,囤膠企業將面臨很大風險。
更多橡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橡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