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漁藥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在廣州成立,並在成立當天簽署了聯盟首個委託項目——「通威魚(安全魚)健康標準技術體系構建與應用」。據了解,該聯盟現有37個來自漁藥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的會員單位,旨在提升我國漁藥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提高成果轉化效率,從而滿足產業需求。
該聯盟由中國水產科學院珠江水產研究所主持發起,聯盟秘書長黃志斌介紹,聯盟是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由從事漁藥標準及產品研究、開發、生產和推廣服務的企、事業單位自願組成的、以契約作為法律約束的全國性組織。聯盟將以成員的共同利益為基礎,以提升漁藥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為目標,提高成果轉化效率,滿足產業需求,為提升我國水產養殖重大疫病的防控技術水平、提高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提供保障。
聯盟理事長吳淑琴表示,聯盟的成立將整合我國漁藥領域優勢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等成員單位的創新資源,形成優勢互補的產學研發展格局,提升發我國漁藥自主創新能力,共同突破漁藥產業發展的技術瓶頸。將會促進我國漁藥產業與現代水產養殖業的同步跨越式發展,實現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
我國水產品產量已連續20年居世界首位,但卻面臨著病害嚴重、產品質量安全事件頻發、生態環境惡化等問題,每年直接經濟損失超過百億元,嚴重製約了水產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目前,養殖病害防治主要依靠使用各種抗生素和化學藥物,整個水產養殖業的用藥量也越來越大,影響了我國水產品質量安全生產。
「通威魚健康標準技術體系構建與應用項目的簽署,或有望打破我國養殖業病害防治現狀。」通威股份動物藥業研究所所長肖丹說,目前魚病防治都是在有病的時候才治病。這樣做的效果並不理想,而且還有藥物殘留危險。如果能夠把好養殖的每個環節,就可以防患於未然。肖丹認為,魚病防治不在治,也不在防,而是在於如何把魚養好。她還表示,該項目通過技術標準戰略,將建立保障魚體健康的防病關鍵控制技術體系,有望實現水產品質量安全和產業健康發展。
更多漁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漁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