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江門市政府出台了有關《方案》,強調「市長為第一召集人,促成白沙工業區內3家電鍍企業搬遷或關閉,以此推動江門電鍍行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完成市政協『一號提案』的辦理。」
記者了解到,在關閉「一扇窗」的同時,江門市政府也為這些電鍍企業打開了另外一道更廣闊的大門———在新會崖門規劃了一個定點電鍍基地,江門電鍍企業有望迎來一個更好的發展平台和機遇。
電鍍基地年底可試投產
據了解,新會崖門定點電鍍工業基地去年3月經省有關部門批准建設,規劃總控制面積238公頃,分為處理區、配套產業區、污水處理區、港口物流區、生活服務設施區、濱水休憩區和生態園林區等六大類功能區,預計總投資16億元。
據該基地項目負責人朱英傑介紹,基地第一組團將於今年8月份開工,首期2000萬平方米廠房11月份即可基本建成並迎接企業進場施工,年底有望試產運行;生活配套區一期工程將建5幢宿舍樓,解決5000-6000名工人的住宿問題,目前已完成「三通一平」工作。
基地廢水處理花4億
朱英傑告訴記者,作為政府規劃建設的定點電鍍基地,新會崖門定點電鍍工業基地從規劃開始就以高標準建設。他透露,為了使電鍍企業的廢水排放更好地遵循環保的原則,基地僅廢水處理一項就將投入4億元。
朱英傑介紹說,該基地廢水處理中心設有專業的污水處理系統、中水回用系統、純淨水製備與供應系統、金屬回收中心及化驗室,日處理能力達到3萬噸,初步實現廢水回用率達80%,明顯超出省提出的60%回用率的標準。今後,在技術和成本允許的情況下,該基地還能爭取實現廢水「零排放」。說起基地的「三廢」處理系統,朱英傑自信滿滿。
將促成本地電鍍行業產業升級
記者了解到,電鍍企業作為金屬加工下遊行業,在江門經濟發展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但是,由於江門市現有的電鍍企業中,半數以上仍停留在半自動或手工生產的水平,而且分布較散,不利於產業升級和生態環境控制管理。
前段時間,江門市政府已經出台相關文件,規定到今年底,江門市區的電鍍企業都需要搬遷到崖門定點電鍍基地,一些不符合搬遷條件的企業就將會關停。朱英傑也告訴記者,入園的企業必須符合生產自動化程度達到75%以上、水回用率達到60%的條件,不符合條件者,一律不能入園,「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有助於江門電鍍行業的產業升級。」
搬入基地不會導致成本大漲
朱英傑還介紹說,對企業來說,進駐崖門定點電鍍工業基地,就單一成本而言,可能會有所增加,但綜合成本上就不是這樣了,「電鍍企業進場後只需考慮生產,其他問題如生活配套、『三廢』處理等都由基地統一管理解決,這些都在無形中為企業節約了成本。」
此外,搬入基地的企業還可依託崖門碼頭和已經納入銀洲湖規劃的4個萬噸碼頭進行物流配送節省成本,從崖門電鍍基地通過水路運到深圳鹽田港,每個貨櫃的運輸成本比公路運輸便宜800-900元,「而且,政府還有稅收減免、財政補貼等優惠政策。加之基地目前珠三角最低的收費標準,肯定會讓入園企業省下不少成本。」
更多電鍍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電鍍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