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莉 記者 藍榮傑 文/圖) 眼下大春收割正在三江田野展開,丘區縣的農機推廣也不失時宜地在田坎邊吸引著鄉親的眼球。近日,長寧縣下長鎮大田村2組曾有權的稻田田坎上站滿了人,他們都是來看聯合收割機收穀子的。
一會兒,一輛小型聯合收割機在農機手的駕駛下,順利來到田裡。「隆隆」的機器聲中,收割機開始作業,稻草整齊倒伏在田中,收割機前進、轉身、倒退、靈活自如,不到1小時,一畝田的水稻收上岸來。
該縣竹海鎮新加村的曾德超站在田坎上看出了神。 「硬是快哦,比起人工不曉得快好多了,收得好乾淨,收過的穀草上沒有穀子得。」
老翁鎮的何朝均乘休息間歇上前問農機手,「這機子一天能收好多穀子,要費好多油,收好多錢一畝哦。」當得知一台小型半餵入式小型聯合收割機一天10——16畝,每畝收費150元,收一畝耗油10塊錢時,何朝均給記者算了一筆帳。
何朝均說,如果請人用手拌捅收,4.5挑為一畝,請人打一挑水稻工錢70元,一畝工錢就是305元,加上生活就是差不多400元。收割機一天可以收到16畝,人工一人一天最多打2挑。「明擺起的,你說那個好嘛」何朝均說。
「用上機械化,種穀子才有搞頭,用人工種,農民多半要虧本的。」竹海鎮的種田大戶文祖序說。
「大家親眼看到了用收割機帶來的效益,減工、降本、增效。機械化是丘陵山區農業發展的必由之路,買大型農機,國家的優惠補貼更多,這個原價11.67萬元的小型聯合收割機,按照政策,國家的補貼就有3萬多,自己只需出8萬多就能買回家。關鍵是要轉變過去我們認為丘陵山區不適合用機械的觀念,轉變傳統的種田方式,這也是今天我們召開這個機械化作業現場會的目的。」站在田坎上,冒著高溫,該縣農業機械局的局長蘭兵給該縣各鄉鎮的農業服務中心主任,種田大戶,農機手講起轉變種田觀念的課來。
更多收割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收割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