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淡水資源的減少,園林綠化用水也不可避免地面臨著嚴重的水危機。據洛陽市洛浦公園管理處統計,2009年該部門管理的綠地面積逾266.67hm2,由於水價上漲,年綠化水費支出為440多萬元;因財政資金投入有限,水費資金缺口高達90多萬元,使該部門背上了沉重的水費債務,嚴重影響著綠化事業的正常發展。
中水主要指各種排水經過處理後,達到規定的水質標準,可在生活、市政、環境等範圍內雜用的非飲用水。中水的利用,給人們解決綠化用水提供了一條新的思路。因為它的水質指標低於生活飲用水的水質標準,但又高於允許排放的污水的水質標準,處於二者之間。利用現有的水資源,發展中水回用工程,用於道路綠化、園林綠地、水系景觀,是解決水資源缺乏的有效措施之一。
中水回用的巨大潛力
一方面城市缺水十分嚴重,一方面城市污水白白流失,既浪費了水資源,又污染了環境。和城市供水量幾乎相等的城市污水中,污染雜質僅占0.1%左右,其餘絕大部分是可再用的清水。污水經過處理,可以重複利用,實現水在自然界的良性大循環。污水經過處理回用給城市增加的水量也是驚人的,隨著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污水的排放量超過414億m3。經估算,城市供水量的80%變為城市污水排入城市管網中,若將其收集起來,經再生處理後其中70%可變為再生水回用於綠化用水、水系景觀,替換出等量用水分配在居民生活用水上,從而節約了城市自來水。
世界上,很多國家早已將城市中水回用列入城市規劃,並且大量用在園林綠化、水系景觀。在歐美的一些國家,污水處理技術高度發達,已經達到了8級濁度處理的水平。中水利用十分普遍,標有中水(再生水)字樣和標示的管道隨處可見,居民每天都可使用中水澆灌住宅的綠地,中水回用已經被居民所接受。目前,全世界的環保人士都在努力,一方面,追求污水的零排放,把環境污染降到最小;另一方面,千方百計擴大中水的利用領域,擴大中水的利用總量。中水已被國際社會認為是第二水源。
中水回用城市綠地的途徑
城市公共綠地、公園綠地、景觀水系、河湖補給用水
隨著人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身邊的景觀環境要求也越來越高,政府部門對園林綠化尤為重視,提出加大綠地面積,改善環境,創建園林城市、生態城市,但是綠化用水量過高早已成為不爭的事實。如何在綠地用水緊張的情況下,滿足不斷增長的綠化用水需求,應當優先考慮使用中水。目前,我國城市污水處理率為45%,二級處理率達到18%,隨著城市污水處理率的提高,中水量是相當可觀的,應首先考慮中水回用於公共綠地、公園綠地的澆灌,水系、河湖的水量補給[1-2]。昆明市以春城路作為示範段,利用中水取代原綠化用優質自來水,澆灌綠化帶。該路段綠地面積為8.8hm2,綠化用水量大,每月需2萬m3自來水。為降低用水成本、緩解水資源緊張的狀況,2003年建成中水回用工程。中水用於春城路、關上地區綠化用水。經國家城市供水水質監測網昆明站對處理後的出水進行檢測,結果表明:處理後出水水質達到國家住建部《生活雜用水水質標準》,符合廁所便器沖洗、城市綠化用水的要求。春城路中水工程自建成運行以來,供綠化用水總量達到6.4萬m3,最高日處理量達1044m3,較好地滿足了春城路等路段的綠化用水。此外,中水運行成本低,水價為0.845元/m3,而綠化用自來水水價為3.55元/m3。利用中水澆灌綠地,大大降低了春城路等路段的綠化成本,減少了水污染,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經過中水澆灌的花草、樹木,花大色艷,生長茂盛。
生活小區綠化用水
近年,隨著住宅小區綠地面積的增加,草坪、樹木、水景等用水量加大,為了節水,建議住宅小區建立中水回用設施。一個中型住宅區每天非飲用水的排放量為3500m3左右,城市住宅小區家庭日常生活污水包括兩部分:一部分為糞便水,屬於重污染水,在住宅用水中占20%~25%,其污染作用占80%左右;另外一部分是洗滌用水,通常包括洗衣、洗菜等生活用水,其排放量占污水的75%~80%,但污染程度只占污水的20%左右,這部分水適於作中水處理。經過處理的水,其水量和效益是很可觀的,除了用於澆灌草坪、樹木、水系景觀外,還可用於小區噴灑道路、洗車或者重新回到住宅沖洗便器。通過小區污水處理實現中水回用,物業公司每天就可從中水銷售中得4000~4500元的收益。在城市住宅小區採用中水回用系統,既可減少污染,又可增加可利用的水資源,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促進城市綠化中水回用的措施
城市綠化用水的綜合規劃
城市污水廠的建設必須和回用一併考慮,除了滿足排放標準外,在工藝流程中要考慮回用的綠化水質要求,利用現有管道,增設加壓泵站,利用中水澆灌城市綠地,補給景觀水系用水[3]。新建小區建立獨立中水處理系統。小區污水水量穩定,可就近取水,可建立小型中水處理系統,供小區內部綠化、水景、噴灑道路使用。
改革措施
政府部門通過立法等相關政策,制定出城市可持續發展的用水規劃,設立相關的規劃審批制度。中水回用園林綠化應得到政府部門的優先考慮。在新城區規劃中應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優先考慮中水回用設施、綠化管網建設,加大政府部門的協調力度,統一安排水資源的使用[4]。
利用價格調整水價
將水作為一種資源化的「商品」,運用市場機制來核定其價格,提高自來水的水費或降低中水水費,形成差價,用價格槓桿的方式,使中水對綠化用戶產生吸引力,提高中水在園林綠化方面的普及率。
水是維繫經濟和生態系統的第一要素,水是有限的,是能夠枯竭的,而且具有不可替代性。我國是世界上13個貧水國之一,淡水人均年占有量僅相當於世界平均值的1/4,社會經濟用水安全保障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近年來,由於全球氣候變暖、降水減少,水資源已成為亟待解決的環境問題,隨著人口增加、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短缺也成為阻礙城市持續發展的因素之一。水是不可以再生資源,如何利用現有水資源滿足不斷增加的用水需求,以保證城市綠化建設、美化環境、造福人民,是當前的重要問題。當前相當部分城市水資源短缺,城市缺水範圍不斷擴大,缺水程度日趨嚴重,據不完全統計,全國669個城市中,400個城市常年供水不足,其中110個城市嚴重缺水,日缺水量達2200萬m3,年缺水量達到68億m3。特別是北方城市,因降雨量減少,致使許多河流水庫斷流和乾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