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五年來我國工具機工業持續的高速發展,除了2009年的增幅為16.1%外,其他年份都在25%以上。因此,可以說「十一五」的五年是中國工具機工具行業發展的黃金五年。
除了行業總產值連續跨過幾個階梯外,「十一五」期間,我國金屬加工工具機產量和產值數控化率也在顯著提升。從數據上看,2009年數控金屬切削工具機產量143904台,是2005年59639台的2.41倍,2009年金屬加工工具機產值數控化率達到52%,與2005年36.3%比較,提高了16個百分點。直觀的表現就是低檔、大路貨產品生產少了,中高檔、專用產品生產多了;普通工具機生產少了,數控產品生產多了,老產品少了,新產品多了。
另一個值得紀念的數據是,2009年我國國產數控工具機市場占有率達到了62%,並連續三年保持50%以上。扭轉了「十五」期間國產工具機市場占有率連年下滑的狀態。
同時,我們欣喜地發現,隨著行業的發展,中國工具機工具行業國際競爭力也在逐步加強。2009年,我國工具機工具產品出口47.4億美元,與2005年出口額29.95億美元相比,增長58.3%。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在2010年的尾巴上,人們似乎更願意靜下心來梳理過去五年發生的變化。那麼中國工具機工具行業這五年來有著怎樣的改變呢?
單從行業產值來看,2005年,我國工具機工具行業的工業總產值只有1300億元。五年的時間裡,這一數據在穩步攀升:2006年突破2000億元、2007年達到2600億元、2008超過3000億元,2009年,在連續8年保持世界第一消費大國後,我國首次成為世界第一工具機生產大國,產值達4014.2億元。
此外,在工具機標準方面,中國工具機工具行業也更深入地參與了工具機相關國際標準的修訂工作。2009年,IEC/TC44國際標準2009年年會在北京舉辦,在年會上,會議接受了中國代表團提交了兩項新國際標準項目提案。
這不僅是我國參與國際標準工作的突破,也是我國工具機工具行業國際地位提高的佐證。
產品成果顯著
數控化率的提升以及國產數控工具機市場占有率的提高無疑表明我國工具機工具行業在「十一五」期間產品結構調整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尤其是經過2008年金融危機的衝擊,企業進一步提高了改善產品結構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認識。而金融危機的嚴重影響也倒逼行業企業進行產品結構的調整。許多企業對主要產品進行調整,壓縮低檔、普通產品,升級換代經濟型數控工具機,著力發展中高檔數控工具機及生產線。
2010年11月16~17日,由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組織召開的全國機械工業科技大會在北京召開。會上,頒發了2010年度「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三家工具機企業榜上有名。
濟南二工具機研發製造的「雙龍門大扭矩機械主軸五軸聯動數控工具機關鍵技術及設備」、上海工具機廠「面向鋼鐵汽車行業的高檔數控磨床關鍵技術及裝備開發」項目、江西傑克工具機有限公司自主研發的「異形零件高速精密磨削關鍵技術與高速隨動數控磨床」項目,分別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而在2006~2009期間,工具機工具行業另有83個項目榮獲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其中一等獎6項。
仔細研讀,可以發現「十一五」期間,行業不斷推出具有先進水平的新產品,填補國家空白。如世界上直徑最大的8m數控立式車床;直徑320mm的數控落地銑鏜床;龍門跨度10m的五軸聯動數控橋式龍門車銑複合工具機;龍門跨度9m的數控橋式雙龍門鏜銑床;加工直徑5m、承重500t的重型數控臥式車床;深度1000mm的數控管板深孔鑽床;一次裝卡完成最大直徑8000mm螺旋槳的七軸五聯動數控加工工具機;曲軸和軸拐加工的專用大型數控車床和切點跟蹤隨動數控磨床;加工直徑2200mm的數控軋輥磨床;重型銑車複合加工中心等,這些新品的出現為航空航天、船舶、電力、國防、交通等重點用戶提供所需的技術裝備,提高了我國數控工具機的競爭力。
支撐企業新產品不斷推新的內因在於:通過技術改造,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大大提高了。
據統計,2006~2009年期間,全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額大致為375億元、539億元、791億元和1076億元,並一直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
特別技術改造的效果和作用在觀念上有了喜人的變化,逐步改變了過去一味強調通過技術改造擴大老舊產品的生產能力的做法,更加重視通過技術改造,加強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工藝手段,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保持企業的科學可持續發展。
像瀋陽工具機、大連工具機、武重、北一、濟二、齊重、齊二、寧江工具機、杭機等多家行業企業利用技術改造和新廠搬遷的時機,圍繞國家重點工程和重點項目所需重型、高檔數控工具機,進行有針對性的技術改造和新廠建設,改革工藝流程,增加研發手段,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升高檔數控工具機製造能力和專業化水平。
產業結構優化
「十一五」期間,行業產業結構調整有了新進展。首先,國內企業優化重組加速推進,跨所有制的企業重組引人注目,其次國際併購工作也在積極慎重進行。通過企業重組和國際併購,推動了內外企業的有機結合,為建立產業新格局、提高行業創新能力,實現規模化生產和提高國際競爭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礎。
2006年,陝西秦川工具機工具集團成立,整合了秦川工具機、秦川格蘭德、漢江工具機、漢江工具廠。合肥鍛壓集團則是由合肥合鍛壓力工具機有限公司牽頭,聯合安徽晶菱、安徽雙龍、萬馬工具機、奧力鍛壓、合鍛技術中心等6家民營工具機企業組建而成。
2007年,浙江民營企業天馬集團併購國企齊重數控設備有限公司。
2008年,中國通用技術公司併購齊二工具機集團,2010年,再次併購哈爾濱量具刃具集團公司。
金融危機促轉型
事實上,金融危機給行業帶來很多啟示。在經過金融風暴的洗禮後,很多企業進行了深刻的反思,對未來的發展戰略都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從生產經營型企業逐步向綜合服務型企業轉化幾乎達成共識。
對工具機工具企業而言,要以提高成套技術和自動化生產線供貨能力為中心,努力培育系統總成商、工程總承包商、整體解決方案和製造專家系統等。具體而言,就是要企業全面提升服務質量和範圍,把服務滲透到各個環節中,包括在技術諮詢、客戶培訓、財務結算方式、物流工作、產品技術服務、協助客戶進行二次開發、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等方面。同時儘量做到任何環節有客戶需求時,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為客戶解決問題,最大限度的提升響應速度。
行業龍頭企業瀋陽工具機集團在向製造服務型企業轉變還是屬於邁步比較早的。比如,瀋陽工具機集團在國內率先打造了與國際接軌的服務體系,並在國內首家應用了現代信息技術建立的Callcenter系統。瀋陽工具機集團組成了強大的客服中心,開通了400客戶服務熱線,統一客戶需求信息入口,集中受理並快速響應客戶需求。該集團還採用了跨學科的技術與應用集成,實現了客戶服務熱線系統、客戶服務業務管理系統、客服知識庫系統、短消息服務平台以及多媒體數據的全面集成。到目前,集團的客戶服務回訪率實現100%,2小時之內響應及時率達到97%,客戶滿意率上升到86%。日前,瀋陽工具機集團的第8家4S店也已經在西安落戶,瀋陽工具機集團的目標是在2015年之前,在國內建立50~70家4S店。
核心產品與服務相結合
從全球工業發展的歷史看,在工業化初期階段,製造業是產業的主體;而在工業化中後期,服務業逐步成為產業的主體。如今,歐美國家的工具機企業已經進入「後工業時代」,依靠品牌和服務等非製造領域的優勢在全球高端市場占據優勢。
當前,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加速向中後期推進的階段,如果不能做到服務業與製造業的相互融合,就難以提高工業化水平,難以提升國際競爭力。基於這種認識,服務型製造發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我國製造產業現代化速度。
工具機工具企業打造服務體系,不僅僅體現在提升硬體和管理水平上,更為重要的是努力提升營銷和技術服務隊伍的人員素質,倡導「以客為先」和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的理念。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製造與服務的深度結合,一大關鍵因素是企業本身要具有核心產品或者說核心能力,圍繞核心產品或者核心能力進行創新,與服務業相結合,才能取得更好的發展。只有圍繞著它的核心產品,客戶才認可它的整體解決方案。
跨國併購也是我國工具機工具行業產業結構調整的一種重要方式。在關注國內重組的同時,工具機企業也密切關注國際同行的發展動態,適時併購海外工具機工具企業。2008年,天水星火工具機有限公司收購法國SOMAB公司81%股份,同時參股德國WMH公司25%的股份。2010年,重慶工具機集團收購英國霍洛伊德公司。至此,已有9家工具機行業的骨幹企業成功併購(控股)了12家國際工具機工具行業的著名企業。通過海外購併,企業產品水平的提升和新產品的開發速度明顯加快。
另外,一些地區形成的產業集群也有良好的效應,如江蘇揚州的成形工具機集聚區,蘇州泰興的電加工工具機集聚區,山東濟南周邊的鍛壓工具機也發展很快。
應該說,工具機工具行業的高速發展與國家政府的重視支持緊密相連。作為裝備工業的母機,在「十一五」期間,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李長春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視察了工具機工具廠和數控系統廠。社會的重視為數控工具機產業發展創造了空前良好的發展環境。
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和《國務院關於加快振興裝備製造業的若干意見》中,數控工具機也都獲得了以特殊重要的地位和良好政策環境。2006年國務院成立「高檔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裝備重大專項領導小組」,規劃數控工具機的發展。並於同年10月24日,國家發改委會同教育部、科技部、國防科工委、財政部、中科院、工程院等部門,聯合召開了高檔數控工具機與基礎製造裝備發展第一次工作會議。
這五年,中國工具機工業走過跌宕起伏的道路,經過了危機的考驗、在產業機構調整中煥發新生。我們相信未來五年,中國工具機工業的內生動力將不僅僅驅動著本國市場的繁榮,更將把這份輝煌傳遞向全世界。
「十二五」期間應加強工具機製造與服務的深度結合
《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的發布,使高端裝備製造業概念成為領銜「十二五」規劃的關鍵字眼。「十二五」期間,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的總體思路是面向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迫切需求,重點發展智能製造、綠色製造和服務型製造。
服務型製造的重要性正在被越來越廣泛的認識和接受,已經成為裝備製造業發展的趨勢所向。中國工具機工具工業協會常務理事長長吳柏林指出,目前,機械行業很多骨幹型重點企業,如瀋陽、北一、大連等,都設立了全國服務的4S店,這本身是解決了理念問題,但同時還存在要提高服務能力和水平的問題。要轉型,就是要從單純的賣產品變成既賣產品也賣服務,要從單純的製造型企業轉變成製造和服務型企業,行業企業還要付出很多艱苦而深入的努力。
更多工具機工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工具機工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