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中國市場目前人均標籤消費量只相當於歐美市場的10%,這也表明標籤印刷的發展空間雖然未必有90%,但也非常之大。 隨著包裝業的發展,標籤印刷也顯示出了發展的巨大潛質,尤其是在金融危機中領先一步復甦的中國。據有關資料統計顯示,到2015年亞洲標籤印刷市場的消費總量將占全球標籤印刷市場消費總量的37%。
抓數位化機遇
彩色數碼標籤印刷技術現在已是標籤可變信息印刷中不可或缺的一種印刷工藝。標籤數位化印刷市場的發展速度的確稱得上日新月異,標籤數位化趨向,一是在傳統印刷上賦予數字印刷性能,二是用數字印刷技術實現數位化印刷標籤。
隨著生產批量逐漸減小,交貨周期逐漸變短,個性化信息越來越多,標籤印刷的「短版」趨勢越來越明顯,這些都是促成標籤數位化的市場原動力。
與標籤生產數位化相關的技術還有數字文件傳輸、活件定義與描述格式、數字製版技術、數字直接驅動技術、數碼打樣技術以及生產控制、彩色套准控制、管理信息系統等。全球重要的標籤展會也都反映出上述技術的發展與變化。
鑑於攜帶信息、鑑別產品、描述內容、詳列成分、運送貨物等主要功能,標籤業的發展似乎總是與內容和外觀分不開,但最近越來越多的視線集中到了智能化標籤上。
設想一下,標籤能夠被電腦監控和跟蹤,能夠使物流自動化,顯示產品是否損壞或是變質,監控溫度變化,幫助資產管理和退貨控制,提供鑑別產品方式……這並不是異想天開,只是需要時間來完成,事實上,電子標籤識別技術(RFID)的應用就已經宣告著智能化標籤的局部已經得到重大突破。
中國RFID的產業近幾年得到飛速發展,已逐步形成較為完善的RFID產業鏈。
2009年實現產值85.1億元,同比增長29.3%。雖起步於技術引進,一條完整的RFID產業鏈已在國內漸成雛形,產業鏈覆蓋了標準的制定、RFID的晶片和天線的設計及製造、標籤集成與封裝、系統和數據管理軟體平台的構建、應用系統的開發等諸多環節。
包裝、紙張和防偽印刷在未來幾年必定會受到RFID技術的影響,但目前還存在關鍵技術落後、標準體系不完善和領域整體規劃滯後等難題。
RFID標籤賦予了傳統印刷新的生命力,凸顯出現代電子科技傳統在印刷業中的重要性。這個機遇還需要印刷企業來把握。
柔印設備落後
隨著人們審美意識的改變,標籤也由原來單一的表現方式朝著多樣化、智能化等高檔標籤方向發展。而單一的印刷方式往往無法滿足這種需求,組合印刷也就應運而生。
組合印刷,顧名思義,就是把各種印刷方式組合在一起,配合不同的後加工工藝,生產成品或半成品的一種加工方式。
每一種印刷方式都有自身存在的優缺點,如何最大化的提煉出印製所需的優點、減少缺點對印品的影響,都成了標籤印刷企業中最熱門的話題。
初級標籤印刷企業以亞光紙張類材料為主,兼有少量的BOPP、PVC材料等。中級標籤企業要選用平滑度好、塗層強度大的材料,以適應彩色網點和大面積實地印刷的工藝特性,銅版紙和鏡面銅版紙是最常用的材料,少量的薄膜材料如PE、PP、PET也是中級層次標籤印刷企業常用的材料。中高級標籤印刷企業以高檔紙張類材料為主,其餘為薄膜材料。高級標籤印刷企業以高檔次的薄膜和紙張類材料為主,大約各占50%。
至於新工藝上的應用,中國相比西方已開發國家還是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美國,聞名的「柔印王國」,柔版設備占90%以上;歐洲則是柔印占據60%多,且比重還再加大;而我國目前還是凸印占主導地位,柔印只是新興勢力。
設備的滯後直接導致了工藝的落後,如組合印刷、膜內標籤和多層標籤等高檔標籤都還有很大發展空間。
更多RFID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RFID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