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綱要關於教育信息化的各項目標的貫徹落實,預期在未來5——10年將有一個跨越式的發展,中小學教學信息化將全面實現數位化資源教學常態化,個別先進地區和部分學校可實現全方位數位化環境下無處不在的學習。
促進非正式學習活動的繁榮與發展
「非正式學習」指在非正式學習時間和場所發生的,通過非教學性質的社會交往來傳遞和滲透知識,由學習者自我發起、自我調控、自我負責的學習。如今它已經被廣泛的認同:75%~80%的學習是發生在非正式的組織活動中的。具備「非正式學習」能力與國家對新時期人才培養的能力要求是一致的,這是達到終身學習目標的必由之路。
在網絡支持下,各種新技術軟體的開發與應用為人們探索新的教與學方式提供了實驗平台和工具,在正規的教育體制外,引發了各種民間性自發自創的學習活動,刺激了新型網絡社群的興起。
對教師來說,學校中被動的教研活動正演變成隨時隨地的自主行為。越來越多的中小學教師加入到博客的隊伍之中。很多教師也把博客、微博等引入課堂,輔助學生進行討論和探究學習。
對學習者而言,利用信息技術採用的學習形式就更多:自主學習者,可以利用百度等搜尋引擎查找知識和相關專業網站,上傳和下載學習資料;通過網絡電台、優酷、網易公開課等音視頻網站收聽、觀看多媒體課程;如果想開展討論式學習可以利用QQ群和博客、專業論壇、SNS網絡社區、微博等開展學習討論,組織各種活動。
這些由信息技術發展所帶來的學習方式變革和非正式學習活動創新正成為正規學校教育有力的補充,更是對新型教育教學模式的實驗與創造。非正式學習團體的成立還使學習者形成新的社會人際圈,構建了新型社會角色與生活方式,成為教育信息化進程中極具生命力的存在。
根據新時期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教育需要通過改革教育內容、方法和手段,幫助學生建構資訊時代的能力結構。
推動建立適應人才培養方式改革的新型信息化教學模式
新型信息化教學模式是教育工作者(包括教師、研究人員等)實踐探索的成果。當其成為一種穩定的教學結構形態時,教師、學生和教學內容的影響被隱退,凸顯的是教學組織形式、教學方式、教學環境的組合結構與形態。
教學組織形式可以是面對面學習、遠程學習;也可以是集體教學、合作學習或個別化學習;還可以是這兩個維度的組合。
教學方式更多,如:講授式、啟發式、自主式、案例式、參與式、探究式、項目式等。
教學環境可以通過不同的設備配備、內容呈現和軟體工具,提供支持不同教學組織形式和教學方式的組合。例如:教學資源可以人機互動、人人交互;交互的主動權有的在教師手中,有的可以交給學生;教學的信息化終端設備可以是個人計算機、移動電腦、手機以及其它移動的小型設備。這些設備可以用秧田式、組群式、魚骨式、隔離或半隔離式等形式部署在教室中。
這三個方面的多種形式組合,形成的將是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從理論上講,新型的信息化教學模式是開放的、無法窮舉的。舉例來說,差異化教學模式是在具備人手一機的終端設備以及計算機平台的管理功能,組班教學的條件下,實現對不同學生選擇不同的學習內容、提出不同的學習進度要求,以不同學習路徑,達成不同學習目標。學生可根據自己的特點進行個性化的學習;而協作探究教學模式則是在人手一機的網絡環境下,學生根據老師指導,選定研究主題(可以是研究主題、項目、任務、問題等),小組分工合作進行資料檢索、文獻分析,實驗設計、觀察和記錄,交流討論、表達和呈現探究成果,建構知識及知識體系,形成多方面的能力。教師可以組織學生與本班、本校同學協作,甚至跨校、跨地區的協作探究。
更多教育信息化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教育信息化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